余华《第七天》:在“死无葬身之地”,人人死而平等(4)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死无葬身之地”,在日常的语言习惯里似乎是对人进行的恶性诅咒,然而,在这里,它却成为一处福地。在这里,容纳有万千孤苦伶仃之人。在这里,人人死而平等。也不再孤苦伶仃。
因为人们渴望平等,因为求之不得,所以,在生者的世界达不成的愿望,在死者的世界里达成了。
余华《第七天》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他描写有两个世界。现实的世界,也就是我们触目可及的,近景的世界,它看起来荒谬、冷酷。而死者的世界,我们无从知晓的,远景的世界,在书中呈现出一片祥和与温暖。

余华《第七天》:在“死无葬身之地”,人人死而平等


在现实的世界里,有贫富差异、有道德沦丧,有天灾人祸,有食品安全,有城市鼠族,有留守老人儿童等等。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发迹,在这个偌大的社会大熔炉里十八般武艺各显身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很多时候让我们搞不清这社会到底是在科技的引领下向着文明世界发展进步,还是在私欲的膨胀下向着久远的原始兽性迅速回归?如果人类需要一个大法官,那么谁能当此重任,恐怕只有造万物的神了吧。
所以,余华便寄希望于死者的世界。然而,在死者的世界里,或多或少也有现实世界的延续。有钱的体面人可以风风光光赴死,勉强购得一米见方之墓地的亡灵也可以得到安息,唯有像杨飞那样既没有亲人又没钱财的死者,他们的处境却是无比尴尬。所以,在对现实的焦虑与绝望里,作者将死者的世界一分为二。
为什么死后要去安息之地,我怎么觉得死后反而是永生?有墓地的得到安息,没墓地的得到永生,你说哪个好?
在死无葬身之地,遍地青草,树木茂盛,野花齐放,硕果累累,河流清澈,万物友爱,人人平等。在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就连仇恨都被阻挡在了那个离去的世界里。
3、读《第七天》:生,我们的“愿”是什么;死,我们的“怕”又是什么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瓦特·兰德《生与死》 杨绛译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