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已经如此艰难,我们何不尽情狂欢?|2018年亚文化盘点(15)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在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格林威治嬉皮研究公社”的《纯粹王菊批判》中,作者鱼老师谈及王菊狂欢的后续走向:一种是如众多突然火爆的网络用语和符号一样,成为互联网世界经久不息的经典日常梗,在每日的重复使用中,其最初意义和爆红原因被逐渐忘却;另一种是消弭,和大多数一时兴起的模因(meme, 指通过模仿等方式传递的文化或行为因子)一样,在一夜爆红之后迅速消失于嘈杂的互联网世界;第三种可能是,当如王菊这样的“反类型”本身成为一种类型的时候,网民的兴奋点会逐渐提高,在一次次高潮中逐渐麻木,丧失想象力。
事实上,这场狂欢确实是短暂的,六个月后,“菊言菊语”早已被众人遗忘,取代它的,是新一轮的“六学”狂欢。“六学”是什么?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六学”是部分中国网友对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一些言行进行的模仿和恶搞。网友自发组成“六学研究学会”,以百度贴吧为据点,把六小龄童说过的话、写过的字、做过的事情纷纷挖掘出来,以各种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细心的网友们还为“六学”造了一个对应的英文专业术语Sixology,以凸显此门学科的正规性。一部“六学”,其实可以看做是六小龄童的人设崩塌史,从曾经的国民偶像到如今的群嘲对象,六小龄童的口碑和声誉经历了一次火山车式的起伏。而他当下面临的猛烈批评,很大程度上是众人对六小龄童多年来垄断《西游记》阐释权的不满集中爆发的结果。
与“菊言菊语”类似,当“六学”逐渐兴盛并席卷整个互联网时,它与六小龄童本人也无甚关系了。六小龄童在其中又被简化为一个供网友娱乐消遣的空洞符号。正如X博士在文章《是时候了,六小龄童该上吐槽大会了》中所言,“六学”这一网络亚文化的形成,印证了互联网的特点,它即能让人迅速膨胀,也会迅速将其反噬。但究其根本,“六学”的本质并非恶意诽谤和攻击,而是一种处于娱乐目的的狂欢。不管是王菊还是六小龄童,都是被选中的人,他们与网友的关系,就像是宿主和寄生虫的关系,一个提供文化养料,另一个群体疯狂吸食。面对这种狂欢,王菊和六小龄童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应对路径:前者融入其中,加入自黑,与广大网友打成一片;后者太过严肃正经,依然不遗余力地对网友的评论逐一进行反驳。可殊不知,网络狂欢的对象是很难通过正向反驳洗刷“污名”的,因为狂欢的本质是玩乐。
因此,在这种互联网游戏中,像王菊、唐国强这样放下身段、加入狂欢、愉快地收割“黑转粉”,才是正道。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