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常温——作为高立峰艺术的“观看制式”(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第二个时期来自高立峰老师2009年入学后到2013年其毕业两年左右为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在学院的学习阶段,艺术家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以及上千张文字笔记和不计其数的艺术手稿来反复排演自己所收获的艺术养分,不断和自身原有构建的艺术创作逻辑发生搅合关系,在实验中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及理念。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逐步形成了对人像绘画题材的兴趣,大部分的人物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形象,他们普通而随性,但在艺术家的笔下逐步形成了某种凝重的瞬间。在他的绘画中,我看到了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的绘画影子,厚重的笔触与坚固的造型建构了人像的情绪表达。在2012年至2013年左右,在一批绘画作品中,我也看到了马琳·杜马斯(Marlene Dumas)的创作风格,大块简练的笔触配合随性化的造型,同时对人精神状态的着重刻画使得高立峰的作品画面更加夸张和紧促。
与其不一样的是,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高产的动画影像领域则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一方面,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更重拼贴性,波普艺术般的图像风格明确,以诙谐荒诞的手法表现其对社会性和历史的思考,如2011年《记忆-2·时代物语》及2012年《沈敬东语录》等。另一条线索则是根据他的绘画而来,基于日常性的实验绘画和影像之间的语言转换,2012年其创作的《12月3日》和《被凝视的风景》两件作品可以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看作是艺术家在绘画和影像等多领域创作的实验讨论时期。正是基于这个时期的独立研究,才有了之后六年的艺术成熟创作阶段。在2014年至2019年间,艺术家高立峰开始有了独特的风格,从2014年起,其创作也延伸至风景绘画题材。在人像内容方面,他的造型有了独特风格,形成了独有的诙谐幽默,形象带有漫画般的色彩。
绘画中线条笔触更为轻松、简练,色彩纯粹、自由,这在某种上是和动画影像创作中的人物图像进行了充分的结合。在其创作最后一年中,我们看到不断探索自己的高立峰先生开始向抽象图像语言发起研究,同时人物绘画中的灵动与表现力也形成了新的成熟语言。只可惜,时间戛然而止,凝固了他的创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