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战争(24)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长期以来,文彦一直扮演的是牺牲者的角色:父亲早年生病,她整个青春期除了上学就是在陪伴和照护父亲;成家后,产后第十七天,丈夫就外出工作,留她在老家坐月子;孩子大了一些,她找过工作,但前提是方便照顾孩子;再后来,弟弟要创业,家人让她去帮忙,结果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她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家庭吃得一点都不剩」,但所处的困局却没有人看到。
除了女儿。一名受困的女性生活里会有很多消磨的细节,文彦「像个祥林嫂一样」,全部告诉了女儿,现在看来才发现这是一个十分越界的行为,「我可以有委屈,有痛苦,但我要跟同龄人交流,而不是女儿。」

饥饿战争


图源电影《春潮》
出国上学前,女儿总对文彦说一句话,「不放心你。」那时的文彦不理解,女儿到底不放心什么?直到女儿带着厌食症回到家里来,文彦才意识到,表面是女儿病了,实际上自己才是内心千疮百孔的那个人。
文彦提到女儿画的两幅画:一幅是《瘦骨嶙峋的女孩》,胳膊细长,身体旁边写满了两个重复的文字,「我饿,我饿,我饿」;还有一幅是《妈妈的画像》,比照的是圣母玛丽亚的样子,但让人感到灰暗和悲凉的地方在于,那位圣母没有眼睛,眼眶里是黑洞洞的。文彦后来理解,女儿在成长的日子里,已经在用最大的力气表达痛苦,母亲看起来始终关注着她,但实际从没有听到和看到她内在的需要。
沈桑告诉我,在病友群,类似的问题出现在太多的患病家庭里,因为这一代父母普遍缺少「情绪觉察」的能力,他们在成长中没有被关照过情绪,后来养育孩子也就意识不到孩子的情绪。她举了一个细小而普遍的例子:孩子小时候被凳子绊倒,很疼,许多家长的第一念头是,解决「疼」这个问题:要么打凳子,帮孩子惩罚它;要么让孩子否认情绪,告诉自己不疼;要么带孩子做点别的,转移情绪。但家长忽略的是,「疼」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当下的感受。或许家长该做的仅仅是,「问孩子哪里疼,怎么个疼,揉一揉能缓解吗?」
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后,文彦不再停滞于自责,而是希望真正看到孩子,并做一些切实能帮到孩子的事,「以前我忽略了,是因为我自己没有成熟起来,现在我就要把自己变成熟,去成长这一部分,然后再去扶着她走路。」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