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四个人阻止了唐诗的灭绝┃诗歌史大事纪(4)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秋去春来,无数个昼夜过去了。终于有一天,胡震亨放下了笔,完成了这部著作。此时已经是 1635 年,他已整整工作了十年。这部巨著,被取名为《唐音统签》。
这部超级大书有一千零三十三卷,按天干之数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等十签,不但收录了当时最完整的唐代和五代诗,以及词曲、歌谣、谚语、酒令、占辞等等,还有极其珍贵的文学评论、传记史料,堪称中国古代私人编书的超级王中王。
更夸张的是,老胡还不过瘾,又用了七年时间,吭哧吭哧写出了研究李白杜甫的《李诗通》《杜诗通》两部大书。
这时,已经七十四岁的老人方才露出微笑:我终于完成了一生的梦想。这才叫不辜负我的时代。
这样一个人,《明史》中却没有他的传,各类书籍史料中也没见过他的一篇生平传记传世。但那又怎么样呢?历史无视他,却不敢无视他的巨著,《明史·艺文志》里收录了他不少书。
四
那么,全唐诗的编纂伟业算是完成了?还早呢。
第二位牛人登场了,他的名字叫作钱谦益。一听到这个名字,估计立刻有人开骂:「呸!大汉奸!千刀万剐他!」
没错,你可以叫他大汉奸。他本来是东林党的领袖,明朝的礼部尚书,却带着老婆投降了清朝,做了大官。不过,「大汉奸」就一定都只做大坏事吗?历史要真这么简单就好了。
钱谦益是研究唐诗的大咖。如果当时要成立一个唐诗学院,他老人家铁定要当院长、副院长的。直到今天,你要是想研究杜甫,都没法不读他的注。
老钱也下决心要编一本全唐诗,轰轰烈烈地搞了很多年,大约已编到了数百卷的规模,怎奈天不假年,挂了,没能完成。
他的遗稿遭际很惨。要知道,当时是什么年代?那可是金庸《碧血剑》故事发生的年代,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他的书稿也七零八落,今天丢一卷,明天丢一卷,逐渐亡佚过半,眼看就要丢光了。
幸亏另一个牛人出现了,他的名字叫季振宜——我写文章从不会随便提生僻的名字,一旦出现了人名,就说明他确实很重要。
这个人,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不要问我为什么,天才的世界我也不懂。季振宜发现了老钱的残稿,大感兴趣,他接过前辈的火炬,开始了全唐诗的编纂工作。
季振宜来编唐诗,条件得天独厚。之前我们介绍过的胡震亨、钱谦益两位,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但季振宜同学的藏书比他俩人还猛。猛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江南几个最大藏书楼,包括毛晋的「汲古阁」、钱谦益的「绛云楼」、钱曾的「述古堂」、赵氏的「脉望馆」等,其中许多珍贵的藏品都归他继承了,可谓天下精华集于一身,江湖人送外号「藏书天下第一」「善本目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