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神话看不同的执政理念与国际关系(1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与这一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大禹治水”的故事中,鲧所受的惩罚仅仅止于他本人,他的儿子大禹诞生后,甚至被允许继承父业。在十三年的治水工程中,大禹的足迹遍及每一角落,勘测地理,却三过家门而不进,最终以“疏导”的方式,成功完成了父亲未能完成的治水大业,为百姓带来福利。
华夏文明的往圣先帝们就是这样不仅以自己的行动为中国此后社会“以德才取人”的贤能文化传统、政治理念与传统实践建立了楷模,同时为历代执政者树立了榜样,供他们去衡量自己是否称职。此后的中国历代王朝执政者,无论他们来自哪一个民族,无论他们以何种方式上台执政,也无论他们的个人实际行动如何、采取什么名义的政制,不变的是,他们几乎无一不是有意无意地回首仰望这些圣王们,以此来衡量、反省自己的行动。
七、中西眼中的大禹和女娲:同一个神话,天差地别的诠释
在华夏数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华夏文明奠基的这些往圣先帝的无私奉公,他们的自我牺牲、他们对普通百姓疾苦与福利的深切关注与不懈努力,都成为华夏民族贯穿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标志化印记,并深深烙刻在民族的思维意识中。这种思维意识是衡量一个高度发达文明的终极标志,是任何对华夏民族历史及其文明进行的妖魔化都难以抹除的永恒印记。自古希腊开始,西方文化普遍缺失、无法理解这样一种文明意识,甚至在需要时不惜黑白颠倒手法,对之极力歪曲并妖魔化。在这方面,我们可从中西双方对华夏的同一个神话故事、同一个主人公的不同侧重讲述中,得以充分领悟。两种完全相反的文化与思维心态,也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与诠释。
先看《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自古至今的历代历史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讲述中,几乎毫无例外共同强调的,都是大禹的的献身、大公天下、无私忘我、善于疏导、因地制宜运用科学知识的智慧等等。然而,在诸多翻译成欧洲语言的大禹故事中,着重强调的,都是大禹如何“力大无比”,甚至把他的治水成功归功于他拥有“超人般强壮的力量”。外在的强力、强权正是古希腊至今的西方社会所强调并崇尚的,也是它们能够理解的唯一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