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世代与人类未来丨面对技术拒绝,一笑而过?(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段伟文的《科技智人何以愉快地与技术拒绝周旋》提出了科技智人何以直面被技术拒绝的命运。

科技世代与人类未来丨面对技术拒绝,一笑而过?


埃舍尔《互绘的双手》
被技术拒绝: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
闫宏秀(上海交通大学)
从最初的意义上,技术常常被视为对人类自身生物性缺陷的所进行的一种弥补。伴随技术的发展,其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人类安身立命之基。人类从存在的场所、存在的方式以及对自身未来的构建与畅想等都充斥着技术之力。事实上,技术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与技术相互适应的一个过程。譬如,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适应过程就是一个现实案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主体性在技术中得以实现与呈现,即,人类借助自身所制造的工具来将自我进行表达,并力图从中找到自我甚或超越自我。
当技术从外在走向内化的时候,人与技术的关系也走向了深度融合的共在关系,“加持”“裹挟”甚或“挟持”、技术怀疑主义式的“拒绝”都是人对技术的体验。若“加持”是人类对技术的期冀,那么,“裹挟”甚或“挟持”可以说是蕴藏这种期冀之中且人类不情愿欣然接受的另一面,而“拒绝”则是人类对这种另一面所表现出的一种态度。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海德格尔的座架说、汉娜·阿伦特关于技艺人的失败和幸福原则以及沉思与制作关系的思考中、在贝尔纳·斯蒂格勒关于爱比米修斯过失给人类造成了一种原始性缺陷等的解读中,都将这种另一面予以了深度呈现。
毫无疑问,正是技术发展的过程,主体性与理性出现了不再是人类独有的迹象,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机器理性、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等进入到了哲学领域之中,这一切迫使人类反思技术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习惯了技术的人类力图在保有人类独立性理念的指引下,拒绝被技术抛入到荒芜之中,拒绝被技术挟持或裹挟。这种拒绝可谓是面对离开技术无法生存的人类对技术效用而非对技术的彻底拒绝。
这种拒绝虽然是一种基于技术的拒绝,但究其本质而言,仍然是源自人类自身而出发的,是人类对技术的拒绝。与这种拒绝如影随形的是,被技术装置的人类是否有资格拒绝技术、依赖技术的人类是否可以如海德格尔所提及的那样可以从技术中抽身而去并全身而退、被技术拒绝的人类是否可以生存等问题。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