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石窟”长廊背后:浙大这支文物数字化团队让国宝活起来(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展览“第三部分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之“取像传真”版块,在国博第一次呈现一座穿越时空的“石窟”长廊,集中展示丝绸之路沿线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最重要的8座石窟的9组龛像。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林云龙 摄
浙江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文物数字化技术研究的高校之一,自1997年起,该校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展示技术研发与实践,并逐渐形成覆盖完整的文物数字化技术体系。
2000年,在浙江大学鲁东明教授的鼓励下,刁常宇加入文物数字化研究团队。那一年,他将人工智能与艺术相结合,开发出敦煌石窟虚拟漫游系统,让人们能像玩3D游戏一样看敦煌石窟。这一创新系统还走进了当年的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2010年,刁常宇博士后出站,恰逢浙江大学组建文化遗产研究院,他成为001号正式员工。
“计算机 考古”,是一种少有人涉及的跨界研究。如何理解考古界的理念,是刁常宇最大的难题。好在没多久,这件事因李志荣的加入而打开了局面。师从北京大学宿白先生,李志荣不仅具备扎实的考古学专业知识,更对数字化技术在考古领域的应用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她把每一个数字化项目,都当成技术进步的新尝试。”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原馆长黎方银回忆,去年双方合作对大足北山第245龛进行数字采集和等比例3D高保真数字打印。“浙大团队已开展过很多项目,技术上非常成熟,起先我们都觉得,在大足无非就是再一次的技术复制。”但他没有料到的是,李志荣坚持,即使时间再紧也不能简单重复以往,要尝试更新的技术。
后来,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重庆站的展厅中,当这龛高近5米、宽近4米,人物多达500多尊,器物多达200余件,与原作毫无二致的造像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引来无数人的驻足称奇。
这些存在了上千年的文明遗存,得以保持当下的姿态,继续在历史长河中前行。“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是真正把技术与文物保护进行结合的实践派,从数字化技术到文物保护研究,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研究成果。”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王金华说。

穿越时空的“石窟”长廊背后:浙大这支文物数字化团队让国宝活起来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