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丨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中国古代夜游图中的别样生活景致(3)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除此之外,“炀帝夜游”图像还大量出现在清初至清中期瓷器上,晚清民国时期的年画中也有表现,且这一画题至今仍存在于日本茶室挂画轴中。
元代佚名《炀帝夜游图》,日本帝室博物馆旧藏
我们还可以借助明代诗人高启的一首题画诗《明皇秉烛夜游图》来立体和清晰化地复原已佚的一幅唐玄宗夜游图像。诗中时间设定为深夜,夜游场景是兴庆宫西侧的花萼楼前灯烛辉煌,烟雾弥空;地位卑微的宫女,供驱使的内使和身穿紫衣、声势煊赫的宦官达贵环侍左右,各种丝竹乐器一时齐集。诗中描写的绘画内容主要是唐玄宗携杨贵妃宴饮西园,寻欢作乐,席间杨玉环长袖宽衣,翩然起舞于中庭,唐玄宗则持杯在手,一边饮酒,一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杨贵妃。诗人将画家笔下所绘唐明皇不舍昼夜狂欢纵饮的荒唐行径明朗化,由此传写出这一刻最具典型意义的形象及宫苑内夜游场景。
【文人郊野夜游图】
对于传统文人而言,“游”不仅是他们逃离日常生活束缚的一种绝佳方式,更是其追求生活审美化的手段之一。尤其唐中期之后,随着夜禁逐渐松弛,文人们有了较大的夜间活动自由度,“夜游”自然而然成为他们超越世俗扰攘羁绊、修身养性、释放禁锢心灵的独特习性。置身于夜间绝妙景观之中,文人们或旷野闲步、泛舟赏月;或观览风物、访友待客等,其中夜晚郊外淡泊、清远的特殊意境尤为契合他们对夜之美的追求,更体现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由此渐成为文人画家创作的一大新主题。
以苏轼为例,他钟爱夜游,一生宦游四方,足迹所遍之地,大多留下了有关夜游的诗词。他能洞悉夜之美,笔下文字流露出宋时夜游静寂、深邃的独特审美意境以及本人夜游体验中获得的超凡脱俗的美的感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曾因“乌台诗案”遭贬于黄州,后世历代画家以他幽居期间两度游览赤壁后写下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作为母题,创作了一系列被各国引以为珍品的赤壁夜游图,其中不乏有传北宋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明代戴进《赤壁夜游图》、仇英《赤壁图》、程嘉燧《赤壁夜游图》、张翀《赤壁夜游图》、张宏《赤壁夜游图》、郭纯《赤壁图》,清代杨晋《赤壁图》、杨柳青年画《赤壁夜游》等流传有序的作品等,可以说这些赤壁夜游图是苏轼精神涵养与审美雅趣的集中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