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八年,北大地下室成了渣滓洞,北平学人如何自处?(11)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国破山河在,普通人该干点什么?营造学社会员朱偰在所著《北京宫阙图说自序》中说,“夫士不能执干戈而捍卫疆土,又不能奔走而谋恢复故国,亦当尽其一技之长,以谋存故都文献于万一,使大汉之天声,长共此文物而长存。”
“当尽其一技之长”或许是对抗乱世的良方之一。2017年,故宫出版了一本名为《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的巨作,书中713张测绘图,竟是一帮学生在日本人眼皮底下完成的。
原来,官员出身的建筑学家朱启钤闭门在家,仍一心想着继续营造学社的工作。在他的授意下,天津工商学院的张镈教授以假名投标,与林是镇主政的伪都市计划局签约,承揽了“北平市中轴线建筑测绘”项目。这样一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该项目的测绘人员,大多都是天津、北京的建筑学应届毕业生。四年间,他们一边过着低眉顺眼的生活,一边死盯着古建筑上的各种细节,一路画到日军投降。
一批尚无一技之长的中学生,仅凭着青年特有的孤勇,把锄奸的枪口,对准了当时的北平学界领袖周作人——1938年2月,周作人参加了日伪召集的座谈会,已有他要出山、担任伪北大校长的传言。
“抗日杀奸团”(简称“抗团”)最初由天津私立中学的富家子弟组成。后来,这支队伍中的很多成员在1938年考入燕京大学。1938年12月底,“抗团”派南开学生李如鹏、新学学生赵尔仁到北平,与燕大学生范旭共同完成刺杀周作人的任务。
1939年元旦,李如鹏、赵尔仁到西城取枪,提供手枪的是“抗团”成员郑统万。作为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统万一直依靠家族声势作掩护为“抗团”提供帮助。
李如鹏、赵尔仁各取一支手枪,由燕大的范旭带路,直奔西城八道湾周作人住所。
到了周宅,李如鹏、赵尔仁、范旭三人假冒“天津中日中学学生”,声称要拜见周作人,商量赴日留学事宜。周作人虽然甘心做贼,但对好学青年,仍不乏关爱之心,就命人传进。
1939年1月1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在“苦住斋”二进院西屋的客厅里,周作人正在和前来贺年的“四大弟子”之一、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沈启无闲聊,看李如鹏、范旭二人进入,欠身招呼。
范旭指着周作人对李如鹏说:“此即周先生。”李如鹏点点头,二话不说,拔出枪照着周作人就是一枪,周作人应声倒地。
枪声一起,沈启无站了起来,下意识地呼叫:“我是客人。”李如鹏看他站起,生怕他反抗,抬手又是一枪,沈启无胸部中枪,仰天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