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的一部分人生,在这里。(3)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广州人的地铁梦,就是由这列小黄车开始的。/视觉中国
上午10点半,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响起,一列披着红色肩带、编号为9114的黄色列车缓缓离开西塱地铁站,满载乘客一路北上,前往珠江北岸的黄沙站。
试乘体验的市民中,就有黄文新和他的家人。“虽然这5.4公里只是观光试运营,但是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几乎全城市民都在欢庆。”
作为一号线的建设者,黄文新对当年的建设过程依然记忆犹新。
1993年3月,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获国家批复。同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工程在花地湾站正式动工开建。
1994年3月,拿到硕士学位的黄文新刚走出校门便加入到广州地铁的建设大军之中。因为在硕士期间从事华南沿海地区的混凝土耐腐蚀性研究,当他听说广州在修地铁,便对这项“百年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开始,黄文新负责的是地铁防水、主体结构和部分工程的质量管理。入职后不久,黄文新便和同事们开展了对施工工地地质的研究。
不同于北京、上海单一且稳定的地质地貌条件,经过数万年的沧海变迁,广州城地下40-50米的地壳,是一种“扭麻花”式的峰林迷宫,不仅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变质岩,而且还掺杂着大大小小的淤泥砂、溶洞、断裂带——在这种地质条件下修地铁,难度可想而知。

广州人的一部分人生,在这里。


广州地铁博物馆里,还原了广州复杂的地质环境。/视觉中国
黄文新回忆当时一号线施工情景, “那时候没有特别先进的机器。我们在做基坑施工的时候,很多围护结构都是工人们一根一根把桩人工挖出来,再灌注混凝土的;而供地铁行驶的隧道,除少量引进国外盾构施工外,大部分采用明挖施工及矿山法施工隧道,这些需要靠工人们一米一米挖出来的。”
在险峻的地质条件下建造广州的第一条地铁,黄文新和他的团队“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前车之鉴”。没有计算软件,他用纸笔记录下数据,再用当年已经过气了的286电脑运算结果;没有CAD绘图和数字化测量仪,他们便用绘图仪和铅笔,用最原始的方式画出了站台的结构。一边建设一边攻克难关,这支羽翼未丰的施工团队最终顺利地在羊城地下20米深处造出了两条地铁隧道。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