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跟随“守望者”,遇见梦想中的敦煌——《敦煌守望四十天》开启眼到心到神游敦煌的纸上之旅(4)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木骨泥塑”和“曹衣出水”
1500年的时间侵蚀,已经让“二佛并坐”塑像有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尤其是佛手出现了残缺,从黑色的空洞当中露出了木头。但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切口,可以借此窥见莫高窟塑像的制作工艺。
刘老师告诉我们,莫高窟所在的鸣沙山体属于砂砾岩,并不适合雕刻造像,因此在莫高窟最多见的中型佛像基本都采用“木骨泥塑”的工艺来制作。如果我们想要做出259窟“二佛并坐”这样的塑像,首先就要依照佛像的设计大小,用木头搭出一个身体骨架,把圆木削制成有榫的手臂,以木板制作手掌,再将铁条制成手指;之后在骨架上捆扎好本地所产的芨芨草或芦苇;最后敷泥成型,施以彩绘,完成作品。相比之下,我感觉莫高窟的泥塑更像是在做加法,而云冈和龙门的石雕像是在做减法,这一增一减,看似反向而行,却殊途同归,携手抵达了“极致之美”。

读书|跟随“守望者”,遇见梦想中的敦煌——《敦煌守望四十天》开启眼到心到神游敦煌的纸上之旅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展出的“木骨泥塑”的制作工艺和流程
此时,佛身上的袈裟的塑造风格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们看起来紧贴身体,似乎刚从水中捞起来,直接穿在身上一样,身体的曲线因此隐约地透露出来。刘老师解释说这种风格来自古印度北部地区。但由于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依据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画作,将这种艺术风格称为“曹衣出水”,后世便将这种说法沿袭了下来,即便259窟开凿的时间远早于曹仲达生活的年代。
阙形佛龛
北魏是游牧民族鲜卑所建立的王朝,崛起于草原,南下入主中原,一统了北方。从二圣临朝开始,冯太后与孝文帝更是大力推行“太和改制”,不断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而这种文化的融合在259窟当中也有所体现。
在洞窟北壁上层,开出了三个与众不同的佛龛。它们被修筑成了中国传统建筑“阙”的样子。这种阙形龛是莫高窟所独有的,别的石窟寺当中从未出现。其实对于“阙”我一点都不陌生,在我的老家四川,保留了许多造型古朴的汉阙。作为一种礼仪建筑,阙大量出现在宫殿、神道、祠堂等处,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同时,它也经常出现在脍炙人口的诗词当中。比如王勃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苏轼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分别说的就是城阙、陵阙和宫阙。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