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言必称“CP”,背后是一场性政治的革命|文化纵横(18)
2022-10-14 来源:旧番剧
由于女性被彻底逐出了指意系统,男性反而可以自由地追求融合了多种行为特质的、带有雌雄同体意味的完美人格。
尽管中国古代理想的男性气质所看重的要素,与西方社会的霸权性男性气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却包含同样的机制:对权力掌控和等级秩序的重视。比如,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男主角的文弱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女性控制力的减弱,相反,他们往往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实际获益者。他们的“文弱”不是来源于对女性视角的迎合,而是源于中国的科举取仕和文官制度对文人气质的推重。
即便是在男男同性关系中,也存在着明确的等级秩序。清代李渔的《男孟母教合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说讲述儒雅秀才许葳在逛庙会时看上了出身贫寒的俊俏少年尤瑞郎,花费巨资百计谋求归家为妻,并许诺为其父养老。为了报答许的付出,尤瑞郎自宫以表明心志。
后小人谗妒陷害许葳致死,尤瑞郎守节抚孤,终使许葳与前妻之子科举成名,自己也受到朝廷旌表。这种男性的妇德典范,并不只在小说中存在。史传乾隆二十五年的状元毕沅,青年时家贫落泊,却得到当时名动一时的男伶李桂官的青眼,重金资助他游学科考,终于使毕沅金榜题名,而功成名就的毕沅也一直对李桂官不离不弃,对他的宠爱超过了家里的妻子和数位美妾。当时的著名文人袁枚和赵翼都曾经写长歌记述此事,赵翼还在《檐曝杂记》中称李桂官为状元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