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兽之子》差强人意,日本动画电影为何屡屡碰壁中国市场(6)
2022-10-26 来源:旧番剧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该片关于宇宙起源、文明跃迁的哲学观念为人称道。尽管当时评论界认为库布里克为视觉效果和技术牺牲了电影的情节和主题,但自1968年影片上映后,影片在影坛上的地位日益稳固,直至终于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2001太空漫游》(1968)中“星际之门”镜头)
《海兽之子》同样拥有一个深沉的哲学内核。是像《攻壳机动队2》那样好好讲完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还是像《2001太空漫游》那样,干脆放弃叙事,让观众自行在影片中体验生命与宇宙?
两条岔路前,《海兽之子》犹疑不定。
通过导演访谈,能看到剧组在影片的故事性和人物上耗费了不少心血。“最开始整部作品如何构成是让我很烦恼的地方。从时间上来说的话,大概花了六分之一的时间,也就是一年左右来考虑如何构成。”最终,渡边步选择了“能够衔接整个故事的发展”的少女琉花冒险作为主线,而将生活在海里的少年们故事作为副线,使故事更易于理解。
然而在原作哲思色彩最浓厚的部分,即主角们直面宇宙与生命奥秘的高光时刻,导演改编时在许多地方仍然选择遵循五十岚大介在原作中的风格。
在动画电影中,导演沿用了五十岚大介“精致的画面 大段的台词”的处理方式。
一方面,片中大量高水准的画面让观众目不暇接,有时甚至成了叙事的某种“干扰”,如一条豆瓣评论称“视觉强大到夺人心魂,一会儿你就跟着眼睛跑神了,忘记还有故事这回事。剧终的一刻,彻底把故事还给导演。”有观众认为《海兽之子》与电影《2001太空漫游》类似,“观众体验”大于“故事讲述”。导演渡边步对此回应:“我去海外的时候,法国和美国也有这样的意见,但我个人的话完全是无意识的。最初看完成版的时候,我也觉得好像这个感觉在哪里看到过,或许真的挺像的。”
另一方面,关于哲学宗教的片段式独白在片中层出不穷,如“宇宙是一个生命体,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宫,陨石是精子,受精为庆典,目睹庆典的生物将其化作歌谣,传颂咏唱。”或“生物都是由同样的原料构成,原料都来自宇宙,世间万物都是由相同的东西构成的。”然而在各大电影平台,随处可见指责这些台词“抽象”“难懂”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