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再上映:电影最重要的主题,还没有人说出来(4)

2022-10-26 来源:旧番剧

笔者认为,宫崎骏并没有把动画人物的所指定格在单一的现实存在中,汤婆婆的身上既有美国的影子,也有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常有的剥削者的姿态,但可以推测的是,汤婆婆代表了一种主宰“油屋”又与“油屋”传统截然不同的存在,如果结合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脱亚入欧”的渴望,以及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大胆地学习西方技术和文化,改造自身的表现,就不难理解宫崎骏的题中之意。
“油屋”与汤婆婆,正是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地理位置和精神位置上的错位,这种错位造就了日本历史的尴尬,也成为日本在二十世纪的诸多行为的内在诱因。比如对亚洲邻国的战争、冷战期间对美国的依附等。宫崎骏对这种错位和美国霸权持的是批判态度。早在1988年11月的一次采访中,他曾说:“当得知中国学生们将美国社会当作理想时,我为他们的理想之浅薄而惊愕!”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理想在现实中大幅塌陷,泡沫经济使日本政府在全球趾高气扬,这加剧了宫崎骏对现实的失望。”(宫崎骏高畑勋语)所以他渴望写出一部映射现实的作品,在新自由主义高歌猛进的时代,做逆流而上的人。

《千与千寻》再上映:电影最重要的主题,还没有人说出来


宫崎骏说:“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强调物质文明的社会,一个快节奏忙碌的社会,一个娱乐泛滥的社会。繁忙、机械的成年人只能通过不断的娱乐来填补心灵的空虚,而由此,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童的成长。”结合他早年阅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经验,《千与千寻》对消费社会的讽刺、对劳动的推崇,以及对“异化”的描述,显然受到了《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的启发。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了劳动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异化”,指出劳动者从社会的人变成了劳动力,沦为一个和机器一般的符号。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的难题不只是劳动价值的贬损,还有人在变成消费主体后,日益沉湎于物质堆砌和资本累积中,不但劳动的意义被降格,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变得干枯,缺乏反思生活、对抗秩序的勇气,成为一个个面目模糊的游魂。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