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如何抗周期?多元化布局,融创开启“潮牌”时代(3)
2022-10-26 来源:旧番剧
“抗周期”成长
把握基于主流客群年轻化的趋势,调整自身发展策略是融创率先进入地产行业“抗周期”成长的一个信号。
回过头来看中国房地产业自2018年以来的这一轮“房住不炒”的调控,根本上是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出现了重大的改变。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那个依靠时代红利和周期性增长的阶段逐渐终结,接下来更多将会是在精耕市场存量的过程中,完成各自的转型升级。
过往十年,融创中国无疑收获了巨大的成功:(2010-2019)融创合同销售金额从71亿元上升至5562亿元,增长高达77倍;营业收入从82亿元增长至2937亿元,增长35倍;核心净利润从15亿元提升至271亿元,增长17倍。
从“非主流”房企跃升到行业头部,融创的高速成长被认为是踏准了行业周期的结果,也正是对于行业周期性变化的敏锐判断,又使得融创更早的进入到了调整期。
2019年下半年,当整个市场处于乐观情绪抬头的环境中时,融创却刻意减少了在公开市场的拿地。公司核心管理层也不断对外表态:融创要控制拿地节奏,调整融资结构,同时进行负债管控和降杠杆。
后来的情节众所周知,融创又一次“踩对了点”。2020年8月末,监管部门祭出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债务增长,针对房企融资设置“三道红线”的新规,房市的政策面拐点已然出现。
今年2月3日,融创中国(01918.HK)发布的预盈公告,2020年全年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5752.6亿元,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将达35%;更显关键的是,截至2020年底,融创的净负债率预计降至100%以下,非受限现金短债比大于1,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低于80%。
这意味着“三道红线”融创已去其二,超预期的连降两档,由红转黄,成为了稳健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代表。
与此同时,融创继续保持严控拿地、审慎投资的姿态,2020年全年融创中国拿地金额695亿元,较2019年的1000亿元同比下降30.5%,而同期国内TOP100的房企拿地总规模同比增长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