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走上平衡木:社区化与商业化大博弈(4)
2022-10-26 来源:旧番剧
野食小哥回忆自己发出第一条视频的时候,每隔几分钟就会解锁手机,进到B站的创作者中心,看看自己视频涨了多少播放量,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种感觉像是当年刚开微博和公众号的时候,发完贴子,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盯着数据”,前述影视区UP主表示,虽然现在文字媒介在向视频媒介迁移,但流量环境并没变化。
流量焦虑只增不减,这是内容平台的阳谋。
信息爆炸的时代,有用内容被淹没在海量信息之中,用户难以发现;因此,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内容找人”模式开始流行起来。
平台通过算法预估用户画像,并使其不断清晰化,再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久而久之,用户也被陷于自己的信息茧房中,媒介素养渐次降低。
在B站上也是如此,平台通过各类Tag所反映的行为数据,清晰描摹用户画像,这些Tag包括B站的内容分区、视频播放量、弹幕量,以及用户播放视频的时间长短、关注和订阅行为、打赏和投币等。
不止是在B站上的历史行为,平台还能分析用户的性别、地理位置等身份信息,如果用户授权访问通讯录,平台还可以获知用户的社交关系,以此不断推算用户需求。
因此,在算法的顶层设计之下,UP主对内容数据往往没有干预能力,系统通过对比同类内容的质量优劣,决定该条视频是否推荐给用户;再根据用户画像的数据,决定UP主的内容会被推荐给哪些用户。
系统之力不仅在B站有所体现,内容产品皆是如此。
字节系的今日头条和抖音将算法做到了极致,不断向用户投喂感兴趣的内容,放大人性弱点,最终使得字节系大量抢占用户注意力,并持续产生商业利益,甚至让腾讯系也坐立不安。
与放肆的字节系相比,微信公众号保持了“天生的克制”,直到今年才开始试水算法推荐优质公号,而过去,社交关系链(社群、朋友圈)是用户触达新公号的主要路径。显然,用户在微信上是主动发现内容。
两种路径对比,对B站同样是一道拷问。
诚然,作为一款社区产品,大量用户是奔着喜欢的UP主而来;陈睿也曾表示,B站是一个大型粉丝基地,但他们粉的不是网红、明星,他们粉B站本身。但当“内容找人”成为大势所趋,B站也不会拒绝。
社区关系具有一定的小众属性,而算法推荐意味着更多用户、更大商机,这对B站来说又是一场博弈,即如何在克制的社区内容与技术投喂之间保持平衡。
如果把握不好这道标尺,甚至会影响B站的商业化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