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煎饼,20年“摊”出一个家
2022-10-30 来源:旧番剧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京观察 ,作者小白兔
南京观察
坐标南京,发现城市价值。
51岁的“宁漂”曹青海在南京已经打拼了近二十年。
为了生存,他在而立之年撇下孩子、老人和田地,离开家乡——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踏着打工潮来到城市。
这些年,他的身份几经变换,最终成为“煎饼侠”。这期间正是城市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也是他人生中的“高光岁月”——他在南京买了房,买了车,子女相继考上大学。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曹青海仍在努力奔跑。
在他看来,在城市打拼不比在老家种地容易,他根本不敢歇下来。甚至,他比原来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日益粗糙的双手握着刮板,一次次把面糊摊开。
6元一个的煎饼里,隐藏着这个徐州汉子关于未来的所有畅想。
进城“卖力气”
曹青海还记得自己刚来南京时的情景。
2003年下半年的一个清晨,他揣着压箱底的1300多元钱和几件行李,带着妻子戴娟踏上开往南京的汽车。两人的车票一买,先撒出去120多元。
车子晃晃悠悠地开了四五个小时,上了长江大桥时,车里的人全部站起,不大的车窗上贴满了几十个脑袋。
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在小学课本上见过,在皱巴巴的两角钱上见过的东西,就这么真切地出现在眼前。滚滚长江就在脚下流动,汽车开了好一会儿才到桥那头。
“终于到大城市了。”他转头对妻子说。
两口子在做煎饼 赵亚玲 摄
第一站,夫妻俩来到亲戚在江宁开的澡堂,曹青海给人搓背修脚,妻子负责卖票,给六七个员工做饭。
澡堂不大,池子只有六七平方,下去四五个人就要脸碰脸。四个喷头,两张搓背床,花十块钱就能痛快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