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不自由(3)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从这点来说,王石放弃在万科的个人股份,并不完全是基于现实做出的判断。西方经济学家熊彼得的企业家理论认为,企业家的一大特质正是他们会试图通过搭建私人王国,以填补自己在社会上被难以满足的名望追求。
我们很难依此证实王石究竟是不是一个理想色彩大于现实思考的人。但毫无疑问,这个人对出人头地的渴望是不容忽视的。在王石早期职业生涯的经历中,他的性格与周边环境出现了不兼容,随后王石意识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追求不可能传统氛围下取得。
熊彼得对企业家理论的另一条阐述则证实了王石好勇斗狠的性格特征。该理论认为企业家存在“有征服的意志,和证明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冲动”、“企业家求得成功不仅是为了成功的果实,而是为了成功本身”。
王石向我们回忆他在部队割麦子的往事。“农村来的兵腰一弯,麦子就齐刷刷地落下来了。”他说,自己作为从大院里长大的城里人根本没割过麦子。但王石不服气,他腰弯疼了就跪下割,结果还是割不过人家。“那我也不能说我不割了,我一定要割。就是好强。”
证明自己后的得意在他身上格外明显,创业初倒卖饲料,鸡瘟一来一去,不少人损失惨重,王石则抢在市场前头出掉了全部玉米库存。但深特发领导不知情,还来势汹汹地把报道“大量玉米积压码头”的报纸拍在王石桌前,后者装糊涂,“不知道啊。”到了现场,领导火了,要他解释清楚。王石这才淡淡地回“不是我的。”他回忆当时心里有种莫名快感。
王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和他同时对这种文化的反叛是最难讲清楚的一点,也是王石复杂性的根源。一方面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顺从,比如承认官员相较于商人更为重要;另一方面,他又在挑战这种传统秩序,他称自己为公民,并把万科视为一家公民企业。
2003年非典期间攀登珠峰,王石和时任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的争执,就展现了他人性中这复杂的一面。当时由于体育总局(王石后来在自传中披露了中南海提前找到体育总局了解情况这一背景)的介入,攀登珠峰产生了某种政治诉求 ,王勇峰作为官方派驻一线的代表,在保证成功登顶和零伤亡的前提下,希望52岁的王石退出这次任务。但后者却以违反此前合同规则为由,激烈地抵制了这一方案(王石最终登顶成功,却也险些丧命)。也就是说,王石当时思考的出发点,是保障个人权利不被损害的公平问题,而非空气中的某种意识形态。
但这种思维方式最终也为王石后来遭遇的名誉危机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