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开始读《庄子》了?(2)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为什么都开始读《庄子》了?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鸟就笑大鹏鸟,说:“它要去哪里?我一跳也能飞上去,飞了几公尺我就下来,在丛草之间飞来飞去,这也是飞,飞不过就是这么回事,那这只大鸟到底要去哪里?”
这里重复两次“彼且奚适也”,凸显了这只小鸟无法了解大鹏在做什么,但是它又采取了一种轻蔑的态度。
这不就是我们对自己无法了解的事物经常会有的一种反应吗?用今天的语言,可以说这是跨越不同尺度规模的不可共量性,尤其是“小”者无法接近、无法探入“大”者的尺度、规模所产生的态度问题,也就是“小大之辩”。
之后,庄子将前面夸大的描述,转来看待我们的人间,但他的重点不是如何将“小大之辩”运用在人间事物,而是借由小大之辩,反映人世观念的局限,乃至那些荒谬。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那种有足够的智慧可以担任一项官职,行为能够在一乡之间获得称许,也可以得到一位君王的赏识,能够在国家里面扬名立万的人,他们看待自己的态度经常就像这只小鸟一样。
也说的是那些在有限空间里,得到了什么样的成就或名声,就沾沾自喜,无法理解比自己更庞大的存在,更大的雄心,比自己更广阔的一种生命态度。
所以在《逍遥游》里,庄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小大之辩”。意思是不同尺度、不同规模,就会有不一样的标准和眼光。
“大”有“大”的标准,“大”有“大”的用处,如果我们用一种“小知”之眼,也就是用错了尺度与规模的标准,用这种方式来衡量,不懂得换成更开阔的眼光来看“大”,自然就找不出“大”的用处了。
庄子所说的“小”跟“大”与其说是数量上的增减,毋宁是不同尺度、规模所产生的质变,这个“小”跟“大”之间有一种可以称之为的“不可共量性”。
《逍遥游》后面还讲了一个故事,或者从行文的角度来说,庄子并没有认定读者到这里心里就没有疑问了。庄子要继续施展他的雄辩之术,来去除我们残存的不信,他借着惠施的口,再说了一个挑衅的寓言: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