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消耗、悲核解剖到自我疗愈:LanaDelRey的辩证法(7)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Lana Del Rey现象”:“美国梦”的艺术辩证法
纵观Lana Del Rey九张录音室专辑和十五年的艺术经历,“Lana Del Rey现象”近乎是一个现代神话式的当代“艺术家成长”样本:21世纪这个平庸到无趣的时代,很难再以现实变革力量促使艺术家的蜕变成蝶,类似披头士四人这样从偶像团体到严肃艺术家的,被大时代所密切影响的经典叙事早已不复存在;贫瘠的现实无法支撑严肃广博的创作,唯有浩瀚的文学遗产和对过往时代的复古怀恋能够激发当代的艺术灵感。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家容易沦为速朽的符号,容易在商业逻辑的操控下,被限制于单一文化系统中成为单薄的枯影——就像Lana Del Rey完全可以一直做《Born to Die》里的“洛丽塔”和“美国丽人”,就算会被口诛笔伐也依然能够分得商业的一杯羹,此时,只有内在的主观动因才能成为驱使艺术家不断向上的核心力量。
“美国梦”是Lana Del Rey永恒的艺术主题,这本是一个被写滥的、也容易沦为单维度的情绪宣泄的传统命题,但Lana俨然主动地以“正反合”的辩证法态度来构建她的艺术创作路径:首先,面对这个核心审美表达其实是“幻灭”,以“反面”带动“正面”的题材,她并没有一开始就如批评家们所期待的那样关注“反面”,而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地主动将自身代入到“正面”的呈现中,化身为爱痴狂、深陷Daddy issue的“美国丽人”,勇敢地完成了这场“不合时宜”的角色扮演;其次,Lana选择的是先走极端,最后再“合”的纯粹艺术体验——在《Born to Die》的极端到引发评论界不适的“正题”演绎后,《Ultraviolence》和《Honeymoon》180度转弯迈向另一个让听众们从情绪上深陷黑洞的极端“反题”之中,她所有的选择都是凌厉而直接的,一切都要推到最为极致方可罢休。

纵情消耗、悲核解剖到自我疗愈:LanaDelRey的辩证法


《Honeymoon》封面其三,她把握住了“合题”所需求的“扬弃”的真谛:就是必然有“正题/反题”的切身体验,方可实现真实可触的“合题”。Lana的体验来源于文学艺术,这是21世纪的艺术家缺乏现实生活的必然宿命,但她却能够始终以“表演”的心态投入到她所构作的文本中,不疯魔不成活地亲身验证每一个艺术文本鲜活的实在性——她扮演洛丽塔,扮演布鲁克林宝贝,扮演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扮演美国南方家族的寡妇怨女,将真实的生活活成了她所刻画的“美国梦”的样子,最终带来了如《Norman ****ing Rockwell》这样几乎非上一代的沧桑老人不能写出的时代史诗。然而归根到底,这三点“正反合”的艺术辩证法能够螺旋式地在Lana Del Rey的身上实现,本质在于女性书写独有的坚韧和绵长,在于女性对苦痛独有的感知和共情力量,在于不断追求向上的永恒精神动因。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