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修文:一场漫长的苦役(5)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山河袈裟》
2017年 湖南文艺出版社
犹在笼中
李修文的老家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县,靠近河南,花鼓戏流行,豫剧也丰盛。逢年过节,或者红白事,戏班就出动了,民间小曲小调,唱的是故事,说的是生活,最得当地百姓的心。
父母在城里工作,李修文和弟弟跟着老人在农村长大,见过人性之恶,也为贫寒中的情义打动。到现在李修文都坚持,没经历过农村生活,没感受过从农村到城市的心理落差,写不好中国。
荒寒僻静的小村庄,书几乎没有,戏班成了李修文童年唯一的娱乐,戏曲里美轮美奂的唱词、戏服,在乡间的田野河流里如桃花般展开。
李修文几乎全部的美学启蒙,都来自于戏曲。迷恋戏曲,进而迷恋剧本,迷恋古典诗词,这些满足了一个孤单的孩子对世界的最初想象。“那个简直是救命的,你都想象不出来我那个兴奋。”有一年冬天,为了追戏班看戏,李修文掉到池塘里,爬上来冻得哆哆嗦嗦接着跑……
戏班一来长则半个月,不到10岁的李修文一村一村的跟着他们,时间久了,不少剧目耳熟能详,唱词和剧本说的什么也知晓一二。词曲的韵味,造句的讲究,唱腔的婉转——“我就觉得美”。这个美在对他说,除了眼前的世界,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外祖父靠给戏班帮忙换口粮,李修文想起中国戏曲艺人漂泊的生存方式,谁是看客,谁是戏中人,很多时候难以分辨。
对故事的迷恋,对戏曲所传达的中国式美学的狂热,扎根在李修文的身体里。立足于这个话语系统,他建立对写作、对世界的懵懂认识。今天,李修文依然中意原始的自然气息而胜过精心雕琢。说起戏曲和民间艺术他能立时滔滔不绝,前几天,他的朋友、作家韩松落还专门寄了青海民歌CD给他。
戏曲的修辞美学和剧目中的人情世故已成为李修文血脉里的一部分,写作初期他创作了很多戏放仿结构的小说,后来还尝试写戏曲剧本,在戏曲舞台上提出一些今时今日的问题,好让一种陷入了危机的、日渐被当成供奉之物的传统能够与今日生活联系得紧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