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悲伤的“文字之下”与跳动着的“心灵之火”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又到了“凯奖绘本评论”专栏时间了!这个专栏由儿童文学、性别与当代文学文化研究者王帅乃执笔,逐一梳理和点评已有中文版的凯迪克金奖绘本,看看一本图画书除了功能性,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赏析,以及80多年来凯奖经历的变化。
从1939年的凯迪克金奖绘本开始,新京报小童书已经推出了11期评论。第12期我们将翻开1953年的金奖绘本《那只大大的熊》(The Biggest Bear)。该书的中文版已由童书品牌蒲公英童书馆引进。

令人悲伤的“文字之下”与跳动着的“心灵之火”


左图为英文版封面,右图为中文版封面。
这本书由林德·沃德(Lynd Ward)创作,他用技法精湛、细节详实的木刻插画讲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小男孩强尼所在的村庄以熊皮为战利品,每幢房子前都挂着一张大大的熊皮,而强尼家里还没有。强尼决定去森林里猎熊。可是他遇到了一只可怜的小熊,强尼不忍心伤害它,便把它带回了家。但不幸的是小熊长大后在村子惹出了严重的灾祸,强尼面临着一项他不想执行的任务,就是杀掉这只熊。强尼决定把熊送走,但每一次熊都能自己找回来……
尽管木刻版画非常用心,但《那只大大的熊》确实是一部带着时代烙印的绘本,其中贯穿着性别刻板气质和人类中心主义,以一个大团圆为结局。如今我们可能很难理解这种人与动物相对立的主题,但“以猎熊为名,进行祖传的男性竞赛”确实是人类的一种传统生存方式,由此而来的“猎熊文化”也是美国至今仍保留的活动。美国作家如此喜欢写猎熊故事,很可能是因为它们包含着作家们对大自然的复杂想象。
今天的文章从猎熊谈到猎熊文化,借“名家经典的同题作文”展开细说作家“情不自禁的自我纠正”(故把本期专栏视作第二期之续篇亦无不可),一观高明的创作者是如何超越时代情结、超越自己从前写过的版本,为世间读者留下更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撰文 | 王帅乃
以猎熊为名,
一场祖传的“男性竞赛”
这个人与熊的故事从开始就设出了一个若隐若现的等级套索,“能够成功猎熊的成年男性—作为猎人预备役的男孩(强尼)—熊”,而直到最后作品都未能打破这一套索。作为儿童文学,《那只大大的熊》未能带领男孩主人公反思并尝试发挥能动性走出猎熊文化里的权力秩序陷阱,而只是归宿于人类特权带来的自我感动和快乐之中。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