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功顶戴明明是至高荣誉,后来为何成了鸡肋?从档案分析原因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在有关清朝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见到黄马褂的出场,黄马褂象征着荣誉,除了皇帝的贴身侍卫之外,只有有功的大臣才有资格穿着。与黄马褂一样,军功顶戴也是一种对于有功之臣的赏赐方式,这种方式起始于乾隆末年,发展到嘉庆年间建立起了比较全面的管理制度。
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发放数量过多,发放领域也越来越宽泛,以至于军功顶戴的价值越来越低。本来获得军功顶戴荣誉的人应该能在朝堂之上谋得一个武职的,但由于数量过多,最终演变为只保留“顶戴荣身”的形式,与黄马褂这种有许多实质性好处的嘉奖根本没法比。
清朝的官员是以官帽上面的装饰来区分品级的,因为皇帝嘉奖官员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赏给某品顶戴”。“军功顶戴”就是清中期起从顶戴之中衍生出了一种嘉奖方式,一般会被简称为“军功”,这种嘉奖方式一直被清廷使用,主要用于奖励有军功的人。但此类嘉奖方式的起源有些模糊,甚至皇帝对于其具体来历都不甚清楚,各种典章对它也没有系统记载,唯一能寻到踪迹的地方,大概只有过往的奏折。
嘉庆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嘉庆帝下谕:“前据德楞泰奏,蓝翎五品军功赵洪周掳入贼伙,将苟文润歼毙献功。业经降旨,将赵洪周仍以五品顶带赏戴花翎,并以千总补用矣。因思军功乡勇,年来各路军营奏报,屡见此项名目。”当时清廷正在镇压川陕等省白莲教起义,清军赵洪周杀死了起义军主要领袖苟文润,于是被称为“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