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控制下的亲子关系:理解有用吗?逃离可行吗?|编辑部聊天室(4)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二十四孝中的“埋儿救母”(资料图片)
尹清露:子琪提到的宠爱与不舍,让我想起非虚构著作《要命还是要灵魂》中住在美国的苗族女孩黎亚。黎亚从小身患重病,父母对她怜爱有加,养成了她天真可爱但任性妄为的个性。父母无法信任西医,看到黎亚经受侵入式治疗会痛苦万分,也基本不遵医嘱。我读的时候会想,如果他们对女儿的爱少一点,是不是反而能放手让医生医治?但是对黎亚来说,身边围绕着的关爱又的确是她充满病痛的一生中珍贵的宝物。
说回“是爱还是控制”的问题,这好像是一件挺难分清的事。开明的爱固然是最好的,但我们毕竟只是普通人,所以对那些直接或间接导致控制的爱,我至今不知如何评判。也许最好的情况还是子人说的那种,父母能够时刻自省,意识到控制发生后可以悬崖勒马。我就很喜欢电影《铃芽之旅》的结尾——铃芽觉得姨妈的爱过于沉重,出门在外还会被短信轰炸,姨妈则抱怨抚养侄女耽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但最后姨妈还是选择支持铃芽,告诉她,“虽然抱怨的想法是真实的,但这绝对不是唯一的想法”。
03 孩子的路,是理解、反抗还是逃离?
潘文捷:英剧《梅尔罗斯》就反映了原生家庭给孩子留下的可悲阴影。当主角说出“我觉得我母亲的死是最近我身上发生的最好的事了……”,我被深深震撼。但愿世界上再也没有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梅尔罗斯的父亲造成的,就是清露说的“简单直接的不幸”,他对亲生儿子实施性侵,也残暴地阻止孩子梦想。母亲的爱多少有点“泥泞”,因为母亲虽然看起来自私,但实际上她也是父亲的受害者。其实,面对这种“泥泞”的爱,或许还有和解的可能。可惜的是梅尔罗斯和母亲都深陷于自己的不幸之中,难以抽出心思尝试去理解彼此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