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荐读|母亲的前半生
2023-06-11 来源:旧番剧
1941年农历六月初一,母亲出生在一户人丁不旺积贫积弱的李姓农家。她的父亲是任姓过继给李家的,性格老实身体羸弱。母亲三岁时的那年夏天,她的父亲吃完一粗瓷碗干捞面后下涝池,上来后原因不明地猝死了。母亲的母亲姓雷,从东乡嫁过来时就体弱多病,一年四季都在咳嗽,咳嗽得叫人心惊肉跳,母亲七岁时,她的母亲也被咳嗽而致的哮喘要了命。母亲给我们回忆说:她对父亲的死没有记忆,印象中是一个瘦小温善的人。她母亲身材细条,面黄肌瘦,常年被疾病折磨得有气无力。她母亲死后,当一个亲戚把亡者一切带病毒味的遗物,准备在坟头一把火烧掉时,她抢抓到母亲的一双棉套袖,揣到口袋里带回家藏在炕席下,在受委屈的时候,就关住门揣着套袖哭恓惶。
母亲的祖父母,一对克勤克俭过日子的农民夫妇,在将近中年之时生育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母亲的姑姑,年龄比母亲大四岁),养子夫妇的早亡,撕破了他们对家庭无男丁所进行的精心修补。封建的只有男丁才能顶门立户的观念,使得他们又一次投入到抓养螟蛉子的尝试中。于是,在日后十余年的光景里,一个个年龄不一、血缘关系不一的螟蛉子陆续进门,又因各种原因走出了门,直到母亲的姑姑出嫁时,都没能解决好“养子防老”的难题。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村子里以女招赘顶门立户的事情在发生在增多。这给日趋老衰的曾祖父母提供了建构家庭的新思路,于是我的父亲——一个比母亲命运更为苦戚的青年男子,便以孙女女婿的身份成为这个家庭的新成员。这一年是1958年,是人民公社刚刚成立之年。是年,母亲十七岁,父亲二十三岁。
我父亲刚出生,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靠当雇工和长工谋生,面对呱呱坠地的儿子,自然没钱请奶妈,亲戚中也没有传来谁家愿意代养的消息,倒有几户缺儿的人家有意收养,但月中父亲死活难保的模样,吓得来人看了一眼就没有了后话。在父亲被准备扔到死娃沟的前夜,邻村的王家大妈———一个信佛的并且打算先抓养一个干儿子给自己“引娃娃”的好心人,用一床小棉被把父亲抱回了家。父亲牙牙学语时就喊她“妈”。父亲的确起到了“引娃娃”的作用,他的干妈一连生了一女三男。在玩耍伙伴众多的王家,在布袋巷特多的百东村,父亲一直生活到十五岁,那里虽是寄养,却是他人生感受母爱和家庭温暖的宝地。在此期间,他的父亲坠崖而死,他的老家以更快的速度屋倾墙塌,丛生的灌木蓬草将那里变成了野兔可以安窝的荒地。从王家返回后,父亲在他残存破败的老屋收拾了一块可以放被褥的地方,在乡间给百家做活吃百家的饭,无活可做的时候就要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