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荐读|母亲的前半生(4)
2023-06-11 来源:旧番剧
俗话说,娃娃三岁开始记事。我对曾祖父的印象就是三岁时留下的,可惜只留下了一个印象,其它的都记不起来。那是1972年的夏天,太阳很红很热,腰板挺直、声音洪亮、表情冷峻的曾祖父给家里招来不少匠人。这些匠人用枣木做成了很多的棒槌、擀面杖和蒜槌槌,摆放得满院子都是。我和哥哥、姐姐好奇地拿着这些东西玩,玩完了又随手乱扔,曾祖父边归整边训斥哥哥、姐姐不给我带个好头。曾祖父的训斥是对的,因为当时哥哥十二岁,姐姐七岁了,他们应该归整我乱扔的东西。可惜第二年即1973年,我的曾祖父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
曾祖父去世后,母亲自然成了这个家新的当家人。她当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1975年翻修房舍。
曾祖父毕其一生创造的家业,是在购买来的院落里建造了三间两坡流水的门房、六间西厦房和后院的一间柴火房。这些房舍经历三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和日晒月蚀后,变得岌岌可危摇摇欲坠。1974年的夏天,大雨持续不断地下了三天三夜,院子里墙塌瓦掉之声,不断撞击着全家人恐惧担忧的听觉,最紧张的是某夜凌晨,房上掉下的东西直接砸在被子上,险些砸到人头上,吓得母亲连夜把已患病几年的曾祖母转移到邻居家,把孩子转移到门房巷头搭起的门板上。
翻修房舍的方案:门房西沿墙向外倾斜的问题,用两根大料在檐下斜撑起来。西厦房椽朽墙残地基又低故全部拆除,捡其有用者再购备新料在院子东边重建厦房。为此,父亲寄回一笔180元的借款。母亲也从乡邻和亲戚处借到63元钱。生产队长答应以破残土归公为条件,在拆房和上背墙时派集体劳力。母亲的姑姑和姑父承诺在盖房期间,只要有时间就来帮忙。具备了这些条件,老木匠带着他的三个徒弟、刚出师的年轻瓦工带着他弟弟,操一口河南话的铁匠带着各自的工具陆续地走进了我们的家门。
38天后工程告竣。我记得,搬进新房子时已到了深秋,炕上、墙上的麦笕泥还是半湿不干。母亲把几檴门板放在炕面上,我们晚上就睡在门板上面。过了几天,墙面上、炕面的边角长出很多很旺的麦芽----这在我幼小天真的眼睛里,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值得叫来小伙伴看看稀罕。经过这场翻修,我家的院子失去了原有的格局和规模,除了六间勉强拼凑在一起的厦房外,后院隔墙和柴火房以及所有的树木都消失了,空荡荡地如同小孩穿着大人的上衣。为此母亲羞愧自责,觉得自己对不住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