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文化”编年史(10)

2023-06-11 来源:旧番剧
回顾之前的思潮变动:《EVA》要花费结构和篇幅,去传递“宏大叙事已经消亡,社会认同只是单纯的客体”的内涵;《大逃杀》要花费结构和篇幅,去建立“有一个机制在逼迫你们相互残杀,必须做出决断”;而《死亡笔记》的标杆意义在于——作者和读者都没有障碍地默认了“决断主义”的游戏规则。剧中角色们一旦拿到“死亡笔记”,都非常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互厮杀的游戏当中。
就是说,面对“社会(大人、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告诉自己活着的意义或者正确的事情(规则)”这一事实,“95年问题”选择了“闹别扭而家里蹲”,千禧年的作品则选择“接受事实但做出激烈对抗”,而《死亡笔记》给出的答案是“没时间解释,拿起刀互砍吧!”——这个精神不但在市场上讲得通,甚至还大受欢迎取得广泛影响力:2006年更是催生了《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和《未来日记》等“决断主义”大热门作品。

“宅文化”编年史


《告白》对青少年“决断主义”提出了警告,但是谁逼迫青少年去做决断的
“决断主义”是在故作惊人之语吗?2007年,作为社会福利样板城市的北九州市拒绝了一名51岁失业IT工程师的社会福利申请。次年1月,这名中年男性被发现饿死在家中,遗书上留下了一句“好饿,好想吃饭团”。但“决断主义”的路走通了吗?本世纪初,日本年轻人参与援助交际、组织凶杀游戏、动辄采用极端暴力手段报复小矛盾等社会事件频发——这当然是“决断主义”蔓延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面对“决断主义”,该如何决断?中日两国均有应对:2010年,松隆子主演的《告白》上映,用身为受害者的女教师向害死她女儿的学生们复仇的故事,强烈地向日本年轻人传递了“做人做事要负责(为决断主义负责)”的警告。
而2007年,在有关部门指示下,中国各地文化市场监督机构大规模查抄《死亡笔记》周边产品和书籍。2015年,《死亡笔记》真人电影上映之际,中国文化部下发了第二十三批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名单,重点整治含有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恐怖活动,危害社会公德内容的网络动漫产品。《死亡笔记》在38个作品中排名第20。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