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因疗法成果涌现AI助力生物科技发展(3)
2023-07-14 来源:旧番剧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文卡拉马克里希南(Venki Ramakrishnan)进一步解释道:”DeepMind的一个小组开发了一种名为AlphaFold的机器学习算法,该算法能够从序列中预测出很大一部分以前未知的结构。这些结构的准确性接近于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并且它们可用于多达1000个基团的相当大的蛋白质。”
拉马克里希南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突破,对结构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可以扩展到预测蛋白质之间的界面结构,它就可以预测细胞内的相互作用,从而生成描述这种相互作用的一个全面图谱,对生物学产生深远影响。“
1997年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获奖科学家理查德海因斯(Richard Hynes)认为,而结合冷冻电镜的结构表征,将在理解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并可能对其进行修饰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科学的发展正在跨越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边界。过去一年中,冷冻电镜已经达到了原子分辨率。科学家将分辨率提高到单个原子水平,超越了0.1纳米的极限,并成功观测到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融合前的结构构象及作用状态,为疫苗的成功接种打下了基础。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执行所长刘志杰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蛋白质折叠的预测精确度不断提升,未来将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现在的预测如果能达到电镜的精度,就已经可以对一些药物进行设计,药物设计是人工智能蛋白质折叠预测最大的应用领域。”
除了上述的科研成果以外,室温超导的实现也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2020年10月14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刊登了美国罗彻斯特大学Ranga Dias等人在室温超导领域的重大突破,研究人员跨越了零度(273K)这一节点,一举实现288K(约15℃)温度下的C-S-H体系超导,这也是首次包含三种元素的有机超导体系的研究。
“自超导被发现以来,室温超导就一直是该领域的终极梦想,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室温超导,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不过,达成这次室温超导的代价是高达260万个大气压的高压,可实用的室温超导材料依然前路漫漫。”顶尖科学家们表示。
这意味着室温超导仍然无法很快在现实应用中实现。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三世(George Smoot III)分析称:“超导体因其可以零电阻无损耗地导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先进的实验仪器,如核磁共振扫描仪使用的高场磁体以及粒子加速器。但降至极低温才能出现超导特性导致成本高昂,无法用于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