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婚恋和理财——经济学应用(8)
2023-07-14 来源:旧番剧
婚姻的本质是一种契约关系: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家庭能作为一种社会机构保持下来,表明了它必然具有重要的经济化效能。而家庭制度的核心是婚姻,婚姻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
在传统的婚姻里,双方按照契约进行劳务分工,以此来获得专业化的收益,即所谓的男主外,女主内。而孩子,是婚姻结出的成果。抚养孩子(特别是在他们的幼年)需要花费传统中母亲一方的大量时间,而且一位忙于抚养孩子的妇女就不会有时间在市场上工作以赚取她补充投入(食品、衣物等)所需的钱。所以,她在家中工作以“换得”丈夫在市场上工作,他“购买”她对他们共同的孩子的照顾。
当然,这种说法已经不能解释当代婚姻中的两性关系了。在经济学家看来,当代的婚姻,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好的夫妻关系,双方的博弈必然达成双赢的结果。如果其中一方,不能在这场博弈中获得效用的满足,这段关系就可能发生动摇。随着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独立性的提高,传统的婚姻制度已经无法约束当代女性追求自由的脚步了。
嫁给一个你爱的人到底值不值——消费者剩余
从前有一首歌很流行,是这么唱的:“爱我的人对我痴心不悔,我却为我爱的人甘心一生伤悲;爱我的人为我付出一切,我却为我爱的人流泪狂乱心碎。”
找一个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尘世中的男男女女总有不同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某婚恋网站曾经展开一项调查,结果发现,选择爱我的人结婚的支持率比选择我爱的人结婚的支持率高出一倍。
将近三分之二的人选择找爱我的人结婚,这些人认为,找到一个自己爱的人很容易,但他如果不爱我,那么自己就会太累,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不如找一个爱我的人结婚。再者,天长日久了,没准自己还能爱上对方呢。
那些坚持找我爱的人结婚的人虽然占少数,但是他们的理由基本一致且坚定。他们坚定相信真爱,如果找不到真爱,就宁愿孤独一生。同时,这些人也觉得,能够为心爱的人付出,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如果对方感受到了的话,也会爱上自己的,即使不会爱上自己,自己也会为心爱的人付出,这也是心甘情愿的幸福。
恋爱本身就像一场博弈,双方都要为对方付出,有的是一方付出得多,另一方付出得少。有的是双方付出的差不多,有的则是一方在付出,另一方不付出。找一个爱我的人,就意味着自己为对方付出得少,找一个我爱的人,就意味着自己为对方付出得多。
这种选择本身就类似于一个经济学现象,叫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个经济学概念,比如一件东西,你原本愿意用10元钱买它,但它居然只卖8元,那么你就得到了2元钱的消费者剩余。而作为卖方,他可能只卖5元就有利可图了,但你居然出了8元买下,他也得到了3元的生产者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