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穿越千年时空的神秘图腾(5)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也有人揣测,古人是利用高水位浮船法,待河水上涨之时,乘船或木排到画壁下作画。然而画像最高处距地面40多米,如果江水真的涨到这一高度,明江流域早已一片汪洋,画师们哪还有闲情逸致作画。
另外一说是直接搭架法,在江岸的坎坡上搭建木架,画师攀在木架上作画。但从崖底至河边的平台极窄,要搭架子,难度可想而知;直接在川流不息的水面上搭起架子作画,就当时的条件而言,同样不可想象。
在悬崖峭壁作画,不仅极为困难,而且相当危险,骆越画师们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作画?很难认为这一大规模历时数百年的行为是为了装饰或美观,如果说是受到某种宗教意识的驱使,为了生存或者信仰,或许可以理解。
也许骆越画师们一开始就是为了创造历史,让岩画千古流传,让观者心生敬畏。当他们在悬崖上描出第一笔的时候,也许眼前就已经浮现出后世子孙对他们无比敬仰和崇拜的模样。不然,他们又怎么会使用一种经久不衰的颜料?
相比对“为何作画”等尚无定论的猜测,对于“岩画历经千年为何不褪色”的研究有了一些进展。
朱秋平告诉记者,经科学考证和分析,古骆越人使用的颜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掺杂部分动物胶、植物胶调配而成。这种颜料具有独特的耐腐蚀性,这就是岩画历经风雨仍保持鲜艳颜色的原因。可以说,左江花山岩画蕴含着古骆越人高度的智慧,是人与自然对话的旷世杰作。
花山岩画,从远古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认可和共享的优秀文化遗产。为探究花山岩画的未解之谜,中外专家学者不断来到这里,在左江两岸悬崖上的神秘色彩里,找寻两千多年前的人类文明密码。
穿越时空的对话
与花山岩画隔江相望的码头上,立着一块公约牌,那是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村民保护花山岩画的约定:“爱护花山,敬若神明;不砍伐山上草木,不采岩画上的岩石;不在岩画山体周边从事危害岩画的作业……”繁衍生息于此的壮族子孙精心守护着属于他们也属于世界文化这一珍贵遗产。
记者乘船来到花山岩画前,正值花山岩体穿上支架,接受局部修复之时。在经历了两千余年的风雨侵蚀与自然力的破坏后,部分岩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风化溶蚀,有的甚至已从岩体脱落。
近年来,拯救这座伟大的艺术圣殿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国家相关部门和广西高度重视左江花山岩画的研究与保护,多次组织专家以宁明花山岩画为重点,开展一系列病害调查、科学实验和针对岩体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