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家黄翔鹏和他的学术人生(4)

2023-12-21 来源:旧番剧
没有人怀疑,《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是音乐考古学的文论中内容最为丰赡的文章之一。从律学方面讲:涉及全部甬钟标音字的原设计音高、各诸侯国黄钟律高的对照、《管子》生律法与古琴调弦法与编钟音律的关系、“曾”体系的三度律在中国民族音调中的特点、上层六件纽钟对孟子“不以六律不能正五声”的胜解。从乐学方面讲:涉及编钟各层架诸均七声音阶的可能性、各种音阶结构的可能组合、铭文的前后缀与八度分组的关系,变化音名命名法与固定名读法、旋宫古法中的右旋与民间音乐的四宫体系。从文献学方面讲:对汉儒高诱注《淮南子》“缪”“和”两字乐律解释的辩证等。
为了解读钟磬铭文,他创制了各种图表工具,如将二十八个律位与七声配搭制成的“正变各律十二音位体系七音轮”图,简明清晰地展示出曾钟全部律位在七声中的音级品质,这充分展示了他早年音乐技术理论的功底。全部2800个铭文,有三分之二的术语文献失载,要靠编钟本身的音乐性能予以解释,因此每件工具的创制,都牵一发动全身。一位之差,运算误偏,就可能谬之千里。而一图制成,也就把整套逻辑代入方程,一以贯之,触处皆合。
全文逻辑严谨,推理有条不紊,笔力雄浑,恣意汪洋。他那在二十余载的艰虞生涯中,被挤逼、压抑却依然不屈、旺盛的生命力,终于释放出来。这篇文章完全可以被认为并且实际上已经被认为是中国音乐学的经典范文!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诚斯言哉!
一年亢奋的超负荷劳作,使他骤然间成熟了,也骤然间苍老了,待他交出那一大摞手稿时,他的青丝已飞成霜白。
对一个问题仔细琢磨、认真推敲,是他的精审之习。典型事例便是《均钟考》一文的写作。该文首发于1989年。这件暂被称为“五弦器”而未敢定名的器物,实际上是整套编钟音律设计所依据的定音标准器,那么对它的解读也就成为廓清整套编钟音律设计的关键。均钟一器,古人载其名而不述其形,今人睹其面而不知其名。经过了对曾钟全部音律和对“五弦器”各节点上音高律数的计算,经过它与琴、瑟、筑的比较,这件张弦为五却不易演奏的器物的功用和价值,便昭然若揭。执此一器,上贯下通,左宜右持,势如破竹。他再于文献方面搜求考定,踌躇满志,然后有定。“均钟”研究,屈指算来,十有一载!
此外,继王国维、郭沫若以器形图案为文物断代的标准之后,他提出了以音阶结构与配套编组作为音乐文物断代的标准。为音乐考古学开辟新途,他不顾体弱多病,担任了浩浩十大卷册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的主编,对中国音乐考古学的基础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