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赟冰|恰似良将用兵(7)
2024-01-14 来源:旧番剧
在刘备而言,也并非没有更多的可能性。王夫之曾提出,刘备入蜀,应留诸葛亮率赵云、张飞镇守江陵,任用关羽实为非计(《读通鉴论》卷九)。宋杰先生也赞同此说。从诸葛亮前两年镇守荆州的成绩看,从其坚持东和孙吴的一贯方针看,从其独揽蜀汉大权后所展现的治国统兵的才能看,假使命诸葛亮守荆州,形势恐怕会大不相同。诚然,刘备留孔明守荆州的可能性不大,主因是刘备长于聚人、短于用人,对诸葛亮不能充分信任,但这只能说是其性格、能力缺陷,而不足以称作历史必然性。即便是曹魏,在吴蜀争夺荆州的过程中,也未尝没有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当吴蜀重兵对峙于夷陵时,若魏文帝听从刘晔的建议,乘虚而入,进攻江东,那么为孙权计,恐怕只能权且割荆州向蜀汉请和,以便力保江东根本基业不失。论者多批评孙吴袭取荆州,从逐鹿中原的角度看是战略失策,这或许有些苛责,因为孙吴君臣当然不可能预知以后再无这般良机,他们选择先全据长江,再徐图相机进取,也不失稳妥之法,但站在孙吴的立场上,考虑到这一举动险些导致吴国陷入蜀、魏夹攻的危殆境地(而这是任何战略家都应该明白的道理),所以称之为侥幸得志的战略冒险,恐不为过。
当然,重视个人的影响与历史的偶然性因素,并非要本末倒置,将其凌驾于历史的深刻规律与宏观趋势之上。相反,做出一些假设,思考另一种可能性,实质是对所谓历史的必然性进行一番去伪存真的检验。那些在一切合理的假设中都要遵循的道理(如锁钥的作用),以及无法避免的局面(若周瑜规取巴蜀,则魏吴南北对峙;既然三国鼎立,无论蜀汉跨有荆益,还是孙吴占据荆州,吴蜀都势必联盟抗魏,仍成南北对峙格局),才是真正的、颠扑不破的历史必然性。宋著对这两个方面恰如其分的把握,正如良将用兵,既精于庙算,又长于决机。
三、正师与奇略
世人对汉末三国战争史的特殊兴味和特别了解,无疑主要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以恢弘的笔调,铺展开一幅瑰伟奇绝的史诗画卷,以高妙的笔法,刻画出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豪杰,无愧乎大手笔,但此书也有两个严重的缺陷。鲁迅先生批评其“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87页),已经广为流传,不必赘言。而其另一个缺陷,虽然时时有人指出,却尚未引起广泛的反响和重视,那就是作为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场面过于荒诞不经,这实在有些“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