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的长恨悲歌(2)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张说、宇文融刚开始在表面上相安无事。张说曾为赴各地括户的宇文融写诗送行,对括户政策表示支持,“念兹人去本,蓬转将何依”,哀怜百姓离乡去土,无所归依;“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指出户籍不附导致朝廷无法有效组织民众服兵役徭役巩固边防。然而囿于党派之见,张说担忧宇文融“权重,融所建白,多抑之”。
宇文融主持括户时,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人反对,而总后台是张说。开元十三年(725),宇文融括户取得重大成功,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张说奏请封禅泰山,以彰显文治之功。十二月十二,张说成功主持封禅大典,显示出其在文采之外杰出的组织能力,但他“有才智而好贿,百官白事有不合者,好面折之,至于叱骂”。
第二年四月初四,宇文融联合李林甫弹劾张说,“引术士占星,徇私僭侈,受纳贿赂”,玄宗将张说罢相。此后,“吏治”派又多次诬陷张说,“文学”派持续为张说喊冤。玄宗不胜其烦,于开元十五年(727)二月勒令张说退休,贬宇文融为刺史。
不久,玄宗因怀念与张说的私人感情,将其起复为没有任何实权的左丞相。玄宗亦看重宇文融的理财能力,于开元十七年(729)将其召回朝廷并拜相。宇文融有次在宫宴上作诗表示,“誓将同竭力,相与郊尘涓”,大有以宰相身份融合“文学”“吏治”两派的手笔。
但不到百天,宇文融因贪赃事发,在流放路上病逝。开元十八年(730)十二月,张说去世,被他作为接班人培养的张九龄成为“文学”派新领袖,李林甫开始挑起“吏治”派大梁。
写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被罢相
张九龄被玄宗赞为“文场之元帅”,文学诗词极佳,尤以《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最为世人称道。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王李叔良曾孙,按辈分是玄宗叔叔。开元二十一年(733)十二月,张九龄拜相,并于第二年五月升任中书令执掌朝政。同一天,李林甫也以礼部尚书的身份进入宰相班子。“文学”“吏治”之争,正是在他们手上达到顶峰。
担任首辅后,张九龄专意提拔“文学”之士的用人原则,屡屡引起玄宗不满。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玄宗意欲提拔政绩卓著的朔方(今宁夏灵武市一带)节度使牛仙客升任六部尚书。张九龄反对,认为牛仙客“目不知书”;李林甫则提出“苟有才识,何必辞学”。十一月二十三,玄宗采纳李林甫意见,虽没有升牛仙客为尚书,但封爵为陇西郡公。
张九龄因此事心生退意,写下《归燕诗》,“海燕虽微眇”,用海燕“微眇”隐寓自己出身微贱,不比李林甫天潢贵胄;“乘春亦暂来”,说自己在圣明时代暂且来朝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不会久留;“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比喻自己在相位日夜操劳;“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则是告诸李林甫等“鹰隼”,自己无心争权夺利,切莫再来中伤攻讦,但这只是张九龄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