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阅读|沉思录和奥勒留时代(4)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这场瘟疫足足肆虐了7年之后才趋于消停。当在公元191年再度大规模爆发的时候,奥勒留已经去世11年了。
兵戈瘟疫之外也并非全部,还有洪水泛滥,此处不赘。穷其执政期间,奥勒留如同暴风雨中海上的一叶小舢舨,无时无刻不处在鞍马倥偬和颠踣动荡中。人类万物的恒性在于追求平衡,外面越是风雨雷电,内里越是风淡云清,否则必然走向崩溃和灭失。你既然理解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曾国藩、宁王之乱中的王阳明,那你也必然会理解奥勒留为什么成了“哲学家皇帝”了。
三
《沉思录》这个名字是后人编辑成书时加的,奥勒留写的时候从未想到过要公之于众,这原本就是写给自己看的,实际上就是自说自话和自我调节。奥氏是斯多亚派哲学家不假,但事事处处都是斯多亚派,那他本人只是作为学派标本存在么?自然不是。只是浸染既深,所思所想均自然而然循律而行,如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律就是斯多亚学派要义。另一方面,任何一种学说都是发展的,凡发展又是前无古人的探索,故而,《沉思录》的呈现形式是斯多亚派吉光片羽的集大成者。中文首译者梁实秋也曾体会到,“玛克斯并不曾努力建立哲学体系,所以在《沉思录》里我们也不必寻求一套完整的哲学。他不是在作哲学的探讨,他是在反省,他是在表现一种道德的热诚。”
《沉思录》全书共12卷488条,基本无成书的体例和整体线索,一条几十字或几百字不等,或者说大体则有定体则无。这点和孔子的《论语》极其相似,且在为人处世自我修养方面的用力也相差无多,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理学及宗教融为一炉,而这部“斯多亚派哲学最后一部杰作”正是伦理学和宗教的融合,一致的路径使得接受理解相对容易。该书辑录于不完整的手稿,且作者是写给自己的备忘,除了自己不需要别人理解,一个例证是:罗马官方用语是拉丁文,而奥勒留特意用希腊文写作——这不是更小众?但这似乎才是作者的目的,自我隐晦的力求不足为外人道。加之译者特别是梁实秋则追求完整呈现本来面貌,所以全书表达重复或不完整、含义晦涩、逻辑矛盾的地方很多,但就梁译本而言,全书当得起八个字:华疵互见,原始确切。很多读者说人生宝典云云,应视为大不以为然。
老实说,该书的完整和深邃雅致远逊于《论语》。
《论语》是对话录或授课笔记,《沉思录》则是心音外放的随手贴集,这是奥勒留的一个机密小宇宙——像赫拉克利特一样,斯多亚派哲学信奉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每人都是一个小宇宙,是大宇宙的缩影。小宇宙中再派生几个小小宇宙,亦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