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见悬崖底下不停撞击海岸的波涛声|第一人称(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关于丹吉尔,过去的二十年里补过一些课,不再止于“混乱危险、一无是处”的印象。丹吉尔是伊本·白图泰航向泉州的起点站,也是马蒂斯画《丹吉尔的窗外景色》、贝托鲁奇拍摄《遮蔽的天空》,以及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和《裸体午餐》的作者威廉·巴洛斯等“垮掉的一代”混迹过的地方。小说《遮蔽的天空》的作者保罗·鲍尔斯自1947 年定居丹吉尔后在这个城市生活了52 年,丹吉尔成为他余生的家园。
出发前,我隐约预感这次旅行可能会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找出2000 年跟我一起走过半个世界(包括摩洛哥)的背囊,虽有破损,身子骨还算结实,也许可以就此恢复中断了多年的背包客生涯,甩掉拉杆箱——中产、中年心态的象征物。对我来说,没有书籍陪伴的旅途是不可想象的,以前每次出发前都为了挑选合适的旅途读物而犯难,背太多书在身上实在是个痛苦的负担;现在好了,一古脑儿往笔记本电脑里塞了上百本电子书,想得到的书全放进去,包括《遮蔽的天空》《裸体午餐》等小说和几十种游记、传记、历史书、指南书,一毫克额外重量都不会增加。
我期待在丹吉尔与鲍尔斯、巴洛斯们相遇,当然并非真正相遇——所有这些丹吉尔文人都已不在人世,能遇见的只是他们的幽灵。其实遇见幽灵比遇见真人更好,要感谢勤奋的保罗·索鲁,他替我在丹吉尔见到了真人版的鲍尔斯,甚至应主人之邀“为了健康”吸大麻:“我们沉默地吸着,过了一会儿,我只觉得头皮绷紧,一道光透进脑子,亮瞎我的眼睛。”那是90 年代初,索鲁五十几岁,鲍尔斯八十几岁。索鲁在1995 年出版的游记《海格利斯之柱》里详细记录了他的地中海“壮游”:从北边那根“海格利斯之柱”直布罗陀起步,用17 个月的时间顺时针环游地中海,终结于南边那根“海格利斯之柱”丹吉尔。在我想象中(把时间拨回1993 年的某一天),我因为“偷渡”在丹吉尔港口被关进渡轮客舱时,说不定索鲁也刚刚下船(他从阿尔赫西拉斯坐渡船到丹吉尔东边的西班牙飞地休达,再乘车到丹吉尔),正在丹吉尔的斜坡街上寻找巴洛斯写作《裸体午餐》时住过的穆尼里亚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