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胡同走出的奇女子解读绯闻背后的民国才女凌叔华(6)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越走越远,凌叔华从此远离了北京,远离了史家胡同她从小生活的院子。
临终前重回史家胡同大院
1953年,凌叔华的自传体小说《古韵》(Ancient Melody)在英国出版,很快成为畅销书,她被称为“第一位征服欧洲的中国女作家”。《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评论说:“叔华平静、轻松地将我们带进那座隐蔽着古老文明的院落。她向英国读者展示了一个中国人情感的新鲜世界。高昂的调子消失以后,古韵犹存,不绝于耳。”
然而,对于凌叔华来说,这并不令她有多么欣喜,因为西方人真正好奇的,是妻妾成群的东方式家庭,这也正是她的悲哀。
凌叔华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才华和天分在国内并没有获得更大的认可,陈小滢认为此乃她的“不合时宜”所致:“在那个一要救亡二要革命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她的那些太过生活、太过女性的写作,是不符合当时潮流的,于是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史家胡同那座大院里20多年的生活,似乎对凌叔华的一生影响至深,无论是写作,还是婚姻,幸与不幸,很难评说。
“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暴露出诸多不和谐因素。母亲显然不甘心扮演那种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女性角色。‘一个女人绝对不要结婚。’这句话从小到大,我不知听了多少遍。我想她可能对自己的婚姻心生悔意,也可能觉得家庭是个累赘,认为自己如果不结婚,可能成就更大。”深究其背后的原因,陈小滢认为:“在这种复杂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母亲,防备心比较重,不相信任何人,包括我和我父亲。”
凌叔华被传的最沸沸扬扬的一段和英国诗人朱利安 .贝尔的婚外情,陈小滢是在陈西滢去世前两年从父亲的口中亲口证实的,她在《回忆我的父亲陈西滢》一文中写道:“他说书里说的事是真的。我问他当时为什么不离婚,他说,当时女性离婚是不光彩的。再问他,他说你母亲很有才华,然后就不说下去了。”
凌叔华在《古韵》最后一篇的结尾处写道:“我多想拥有四季。能回到北京,是多么幸运啊!”史家胡同那所大宅,有幸福快乐,也有辛酸悲凉,却一直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