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火烧圆明园后,曾国藩与左宗棠反应为何截然不同?(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他先后入仕翰林院、礼部、兵部,最高曾任直隶总督以及两江总督,毕生致力于组建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及征讨捻军,从未与任何外国军队交过手。
那么列位要问了,作为中兴名臣,曾国藩对于西方侵略者究竟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他是真的害怕洋人吗?
综合曾国藩毕生的各类文献,在此,将他对西方侵略者的看法和思想归纳如下:
首先,他对洋人的侵略行径深恶痛绝,坚决拒绝洋人借助剿太平天国之名,而行蹂躏中国领土之实;
其次,他承认清廷与外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提出要学习洋人的军事及科学技术。
为此,他大力推动洋务运动,并提出派遣留学生赴外学习;
他还提出可以购买外国舰船,但是坚决排斥由外国海军将领指挥控制;
最后,他强调在敌强我弱的前提下,对洋人应该采取笼络牵制的暂时忍让方式,而不应轻启战端,潜心整治内政,消除内讧,待到国力强大之后再予以反击。
综上可以看出,曾国藩的这些看法和思想,表面看来稳健,实则十分消极;
这与他在剿灭太平天国的强悍态度相比,是何其大相径庭呀!
这也就难怪曾国藩对于火烧圆明园之事会有那样的态度,他虽然极力反对洋人助剿,可是当洋人助剿已经成为客观事实之后,他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自己劝自己往好处想;
这也就导致了他在处理天津教案时,在保持最底线原则的前提下,难免对法国公使妥协忍让,最终导致了朝廷以及民间舆论的强烈不满,背负骂名。
“行止迟速非自由”,这句诗出自于曾国藩写的《送凌十一归长沙》,写作年代已不可考,它的意思是:人生或走或留,做事或早或晚,都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