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辽墓壁画综述(28)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初年,晚期自道宗清宁元年(1055)至辽亡(1125)。李逸友先生也分为三期。他把景宗及
以前划为早期,圣宗、兴宗两朝划为中期,道宗以后划为晚期。董新林先生则分为四期,一
期为太祖、太宗两帝,二期为世宗、穆宗、景宗三帝,三期为圣宗、兴宗两帝,四期为道宗
和天祚帝。他把契丹建国以后的早期分为两期,其主要依据就是宝山 1、2 号壁画墓的发
现(董新林 2004 )。
还有一些研究契丹人髡发、服饰的文章和专著,也都是以辽墓壁画资料为主要依据的。
辽墓壁画和辽代墓志是专家学者对辽代考古研究的两大学术课题。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
对辽墓壁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辽墓壁画突然大
量出现,每次出现都令专家学者眼前一亮,研究的成果也随之大增,有些问题已经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结合赤峰地区近年新发现的辽墓壁画材料,再对有关问题作如下阐述
(一)赤峰地区辽墓壁画所反映的契丹王朝独特的社会风情
契丹,作为发祥于赤峰地区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北方民
族,无论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均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性格强悍而开放,好歌舞,善骑射,
游牧于大漠南北,立国于潢水之滨,统治北疆达两个多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那些未
能留下姓名的艺术家们,用他们饱含真情的画笔,描绘了这里美好壮丽的河山和丰富多彩
的生活,并把这些精美的艺术品留在了墓葬之中。这些大量而绚丽的辽墓壁画,为我们更
好地了解和研究契丹社会的深层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当庆陵墓葬被发现之初,海内外
学术界为其精彩的壁画而震惊时,我国学者冯家昇(1935)便指出:“契丹人画像向来无法
知道,只是在明代人作的《三才图考》里有黑契丹牧羊的一个像,而鸟居氏却从陵壁上发
现了许多,这更是可贵。”此话说明冯先生当时尚未见到流传下来的耶律倍、胡環父子所
画的《狩猎图》《卓歇图》等有契丹人影像的画作,而是在庆陵发现了数十个契丹人的画
像后,才使学术界看到了契丹人的本来面目。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契丹人形象的壁画,比起
当初发现的多百倍,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像,尽管缄口不言,但从若有所语的姿容可以看出,
他们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自己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