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存在不是为了教诲人类(8)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那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驯鹰也有很多年的经验。驯鹰之术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情商教育,它教会我清晰地思考行为后果,理解正强化和赢得信任时温柔的重要性。它让我准确地了解鹰隼何时已经饱腹,何时宁愿独处。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在一段关系中对方看待某事的角度或许不同,或与我意见不合,都有其正当原因。这些经验教训事关尊重、自主性和另一种思维。说起来未免尴尬,这些我在鸟类身上先学到的经验,很久以后我才推及他人。但是父亲去世后,这些经验全都被遗忘了。我想成为像苍鹰那样凶猛、缺失人性的东西,于是我和一只苍鹰同住。我看着她在我家附近的小山坡上翱翔捕猎,我如此认同在她身上发现的特质,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悲伤。但是我也忘记了如何做一个人,就此陷入抑郁的深沼。对于做一个人,过人的生活,一只鹰注定是个糟糕的榜样。小时候我以为动物跟我一样,后来的我假装是一只动物,借此逃避自己。
二者都有同样错误的前提,因为动物给我最深刻的教益,就是我们太容易不自觉地把其他生命看作自己的映像。
世界不是为了人类存在
动物的存在不是为了教诲人类,但是一直都发挥着这种作用,而它们教给我们的大部分东西,只是我们对自身一厢情愿的了解。中世纪的动物寓言讲述的都是为人处世之道,但我不知道如今还有谁会把鹈鹕看作基督教自我牺牲的典范,或是把虚构的毒蛇和七鳃鳗交配看作规劝寓言,劝导妻子们忍受讨厌的丈夫。但是我们的头脑依然像动物寓言那样发挥题旨。想到自己能像一只鹰或鼬那样充满野性,勇猛地追求内心渴望的东西,我们便激动不已;动物的视频节目让我们欢笑,渴望像活蹦乱跳的羔羊一样欣悦地体验生命。全世界最后一只旅鸽的照片,让我们对难以想象的灭绝的悲哀和恐惧变得真切可触。动物承载了我们的理念,放大和延伸我们自身的某些方面,将其变为简单安全的避风港,容纳我们可以感受却无法表达的东西。
谁也无法将动物看清楚,它们身上满载着我们赋予的故事。和动物相遇,遇见的是你从先前所有的目击中了解的一切,来自书本、影像和谈话。即使是严谨的科学研究,提出问题的角度也反映了我们人类的关注。比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荷兰和德国动物行为学家尼可 · 廷伯根和康拉德 · 洛伦茨让老鹰模型掠过火鸡雏鸟头顶,看到它们被吓呆的样子,试图证明这些鸟出壳时头脑中已经存在类似飞鹰的某种形象。但是后来的研究显示,火鸡幼鸟有可能从其他火鸡那里习得了恐惧的对象。在我看来,这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实验似乎反映出第一次受到大规模空战威胁的欧洲的忧惧心理,当时有这样的宣传,无论国防多么严密,“轰炸机总能越过”。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