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存在不是为了教诲人类(6)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正阳门城楼,雨燕正轻盈地从飞檐斗拱旁掠过。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的塞西莉亚·尼尔森和团队成员发现,雨燕在这种飞行中不会单独行事。它们每天傍晚都结群飞升高空,然后一只只落下来,到了早上则是单独升空,再成群降落地面。为了准确定位,做出正确的决定,它们不仅需要留心周围世界的提示,也需要留心彼此。尼尔森写道,雨燕的黄昏飞行可能是按照所谓的“多错原理”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最佳导航决策,它们会将所有个体的估测平均化。如果你身处一个群体,那么和身边的人交换信息会更有利于决策。我们可以互相交谈,但是雨燕无法交谈,它们能做的就是留心其他雨燕的动作。最终,它们彼此跟随—可能就这么简单。
我自己生活的领域日常琐碎,是睡觉、吃饭、工作和思考的地方。这是一个希望和忧虑、成本和收益、计划和干扰此消彼长的地方,它可以打击和转移我的注意力,就像狂风和大雨使雨燕偏离航线一样。有时这是个艰难的地方,但这是家的所在。
对雨燕的思考让我更为仔细地思虑自身如何应对困难。小的时候,我以上升的一层层空气的念头来安慰自己,后来我躲藏在有声书的低语里。我们都有自己的防御之道,有些可能适得其反,有些却是快乐之源,比如培养一个爱好,写一首诗,在哈雷摩托上飞驰,慢慢积累唱片或海贝的收藏。 T.H. 怀特笔下的魔法师梅林说:“最能治愈悲伤的事,就是学习知识。”每个人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不得不在自己建筑的防御工事里度过,谁也无法承受太多的现实。我们需要我们的书籍、手工艺制作、狗和针织品、电影、花园和演出,这些定义了我们。我们被自己的生活、兴趣和挑选的所有安慰品维系着,但是我们不能只拥有这些东西,因为那样就无法确定自己该去往何处。
雨燕并不总是在飞越令人目眩的大气边界层的高度,大部分时候它们生活在边界层以下的浓重而复杂的空气中,那是它们进食、交配、洗澡、饮水和存在的地方。但是如果它们想要知道那些会影响生活的大事,了解会对生活造成更大冲击的力量,必须到更高处去勘察更广阔的场景,在那里与同伴交换这方面的信息。我开始对雨燕有了不同的想法,它们既非天使也非外星生物,而是给人无穷启发的生灵。并非所有人都需要雨燕那种攀升,正如有很多雨燕因忙于孵卵和育雏而放弃了黄昏飞行;然而作为一个群体,为了繁荣的生活和大家的福祉,我们当中必须有些人需要看清那些容易被日常生活遮蔽的东西。看清那些东西,我们才能确定追随或反对的路线,才能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在我心中,雨燕是群体的寓言,教我们在恶劣天气迫近时,在深黑砾石般的浓云布满我们自己的地平线时,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