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学的目光越拉越长(7)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张英:对影视化和导演来说,作家是讲故事的人,不仅要有独特的创意、强大的叙述能力,来设置故事的场景,更要有入木三分的群像式人物刻画,写出有个性的语言,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虚构的故事变得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这个要求看似简单明了,实际难度很大。
东西:导演也是这么一个角色,只是他用镜头,作家用文字。都不容易。
影视剧是集体作业
张英:小说家在写小说时,通常是天上展翅高飞的雄鹰,在小说世界里为无所不在的上帝,笔下的故事全靠一支笔,一个人可顶千军万马,那个艺术的小世界,全部由你主宰。但写剧本时,你要回到烟火人间,是大地上行走的苦行僧,是地里干活的农夫,凡事身体力行,落到实处,费尽心思。
东西:两种艺术形式,后者更讲逻辑,更接地气。对我来说,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写作时只须切换下频道。写作最困难的是“按时交稿”,作者想慢,想构思得更绝妙,出版社或影视公司却在催,一赶时间就难保证质量。
张英:小说要往独特自由的方向写,保持文学的品相。电视剧是集体作业,在受限制的空间发挥才华。
东西:个人的活有自由,集体的活得受约束,像一个人可以在家里穿裤衩,但跟大伙在一起就得穿正装。影视作品不是编剧一个人的功劳,还有导演、演员、摄影等的功劳,大家一起做出来一个产品,结果就是大众化。
张英:有作家先写影视剧本,后改写成小说。你怎么看这种互文性写作?
东西:我是写小说就写小说,写剧本就写剧本,不会一锅煮。比如我写《没有语言的生活》,不会想到把它改编成影视作品。如果一开始写就想到改编,这部小说就毁了。再比如《回响》,那么多心理描写,根本不是影视剧的菜。但你要相信,在导演队伍里有一批敢于打破套路的人,他们勇于挑战自我,挑战格式化,因有他们,那些独特的作品,才有改编的机会。
张英:读你的小说会觉得,编剧工作让你获益匪浅,比如你最近的小说,故事基本没有漏洞,人物形象很生动,眉眼都各有特点,人物对话质量比以往好,每个人物的说话都有自己的声音,非常有个性,不再是书面语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