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唐僧这样的“野味”,为啥妖怪们最心仪的做法是蒸了吃?(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而解氏兄弟在初次出现时就知道是猎户,却无一语涉及他们日常的食物来源,直到攻打大名府,才让他们这样的真猎户扮成假猎户去献纳野味,不过是用来掩护他们的身份罢了。
从《水浒传》“借枝生花”的《金瓶梅》于食、色二字尤为关注,所写食物之丰富在古典小说中亦称魁首,但动不动就是烧猪头、炖蹄子、烧鸭、糟鹅、劈晒鸡、腰子、火熏肉、火腿等等的“家味”,除螃蟹这种“弱野味”之外,几乎没出现过其他野味了。事实上,连“野味”一词在这百万言大书中也只出现一次,而且是从《水浒传》袭用的那个与武松有关的用例。

面对唐僧这样的“野味”,为啥妖怪们最心仪的做法是蒸了吃?


《狮驼国》连环画中,差点被妖怪蒸了的唐僧师徒。夏书玉绘
《西游记》里的妖怪可以吃吗?
比较有趣的是《西游记》,可以说是两极分化。
一极是素食。唐僧师徒西行十万里,早就走出了大唐国界,但每每写到食材,来来去去却总在豆腐、面筋、木耳、竹笋这些典型的中国素食范围之内,甚至在很多次饮宴场景中加入数百字的韵文来铺陈餐桌上五花八门的素食。当然,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用僧人食素来解释,但也不尽然,如师徒四人到了距“灵山只有八百里路”的“西方佛地”铜台府地灵县,孙悟空“只见那街一家儿灯火明亮,又飞近他门口看时,原来是个做豆腐的”,则市面上售卖的竟然是中国独创的副食品——孙机先生曾指出“在西方,分享和凝固植物蛋白是近代才有的事”,可见在作者的笔下,师徒四人从地理角度而言已经到达天竺,但在饮食结构上却还处于中华文化生态之中。
另一极是肉食,尤其是野味。事实上,《西游记》中的“野味”非常多,西行途中遇到的绝大部分妖怪都恰恰是人类社会认定的“野味”,像特处士、黑熊怪、黄风怪、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牛魔王、玉兔精、灵感大王(鲤鱼精)……甚至果子狸都出现了三次:一是牛魔王的如夫人玉面公主被猪八戒筑死后“剥开衣看,原来是个玉面狸精”;二是比丘国王的美后被孙悟空打得“现了本相,原来是一个白面狐狸”;三是麒麟山赛太岁为金圣宫安排的“贴身的侍婢”,金圣宫叫“春娇何在”,“屏风后转出一个玉面狐狸来”。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