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东力|资产阶级的危机与后现代多个版本:以现代性概念为起点(14)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应当指出,后现代是现代的改良,不是现代的颠覆,后现代时期仍延续着现代的“求新”的本质。同时,所谓去中心、去权威、去等级,包括颠覆中心与边缘、男性与女性、主流人群与少数族裔的传统关系,其实仍是把启蒙价值中的平等原则推展到极致。所以,后现代只能以加前缀方式来命名自己,无法构成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
后现代的上述文化特征,既然是某种大众社会的产物,那么只要这样的社会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存在,这些文化特征就会表现出来,而不会只局限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欧美社会。所以俄苏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巴赫金研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狂欢节民间文化,从中提炼出狂欢化、脱冕、颠覆等级制等概念命题,其旨趣会与后现代主义声息相通。另一方面,在扁平化社会,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时代精神,也会在极端精英主义的领域,例如60年代以来的解构主义哲学和某些当代艺术中,得到概括和表达。
回到汤因比。如果说,他主要关注的是后现代的“因”,即工人阶级兴起或资产阶级危机的历史时刻,那么,战后欧美社会呈现的则主要是后现代的“果”,即危机缓解后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状貌,当然,这个“果”是彼此竞争的多种“果”当中的一种,其他版本的“果”与克服危机的方式,或者完全湮灭,或者严重受挫。
所谓资本主义,就是以“资本增殖”为中心而构成的社会体制。但是,现实中的社会总是由多种社会力量,例如政府、资本、宗教、伦理、公民社会等相互作用而组成,不同的社会力量遵循各自不同的原则运行,例如资本追求利润,政府追求秩序,宗教追求内心安宁。西方国家通过改良,形成了某种资本与政府、工会、舆论、教会、公民社会等既彼此冲突和制约、又相互支撑和互动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把“资本”关进了社会的笼子。全球化打破了笼子,资本突破民族国家的藩篱,在全球寻找投资场所,中低端产业大规模转移,包括发达国家在内,越来越多人口被甩出全球化进程,贫困化和民粹化成为普遍现象,危机和战争重现。全球化正在被全球分裂所代替,尽管对于前景还会有不同的判断,但是,形成后现代的那种多元、包容、异质的环境土壤正在削弱的趋势,则已经明朗。
参考文献
[1] 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1863年),《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85页,译文据英译本有改动,见Charles-Pierre Baudelaire, The Painter of Modern Life, trans. P.E.Charvet, London: Penguin, 2010, p.43。世界的永恒的本源(理念)与流变的表象(现实),这种二分法是从柏拉图到19世纪西方思想史的传统,其最终根源是灵魂与肉体的区分。这个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