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取消文化到阅读退化:罗琳为何被读着《哈利·波特》长大的读者所抛弃?|圆桌(9)
2022-10-30 来源:旧番剧
归根结底,觉醒资本主义假装自己是参与解决问题的一分子,但它掩盖了一个重要的真相:资本主义本身就是问题的原因,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换句话说,
族裔、移民等涉及公平正义的问题,本身是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生产关系或意识形态导致的,如果不触及制度本身的变革,空谈这些问题是徒劳的。真正敢触及问题本质的,或许还是当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那次运动的口号是
“
我们是
99%”
。这个口号触及了一个真问题,可是占领华尔街运动也是闹腾一段时间之后就无声无息了。对真正的老左派、新左派来说,真正触及资本主义本质问题的抗议或对抗策略,如今都让位于更虚假、浮夸、伪善的互联网社会行动主义。这些东西被资本主义收编,也在情理之中。
03
谈《哈利·
波特》:人性描写、小说元宇宙与哈罗德·
布鲁姆的担忧
界面文化:在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
20
周年之际,是时候重新思考:《哈利
·
波特》是如何成为一个全球最受欢迎的
IP
之一的?它吸引人的关键是什么?
记忆球:
《哈利·
波特》问世已经二十几年了,直到现在还不断有人加入哈迷的行列中来。如果它仅仅是因为酷炫的魔法或者刺激的打斗,那么它必然会被新的冒险故事所取代,所以我认为真正令《哈利
·
波特》长盛不衰的是它对人性的准确描写。我之前在外国论坛上看到过一段话,我认为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很合适,翻译过来是:
“人们常说《哈利
·
波特》教给我们友谊与勇气的意义、爱能战胜邪恶等等。我当然认为这些很重要,但是《哈利
·
波特》还教会我们这一代人新闻媒体并不总是值得相信;政府时常充满腐败与昏庸;法律制度并非永远正确;当权者不一定把你的利益常放于心;可怕的事情也会降临到好人身上;你心目中的英雄或许没有你想象的完美;好心的人未必总是对的;所有人都会犯错以及做正确的事往往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和代价。我觉得这些和其他积极向上的信息一样重要。
”
但汉松:
罗琳确实是一位现象级作家,《哈利
·
波特》系列在当今流行文化中罕有其匹。这种特殊地位可能也有偶然性,或许当时读者刚好渴望读到这类魔法世界的童话故事。但外部环境也是决定性的,《哈利·波特》出现在互联网文化兴起的时候,罗琳的故事通过粉丝在网络上的口口相传,很快获得了全球知名度。我觉得,《哈利·波特》的主要读者群不是幼童,而是青少年,甚至是年轻人。罗琳很好地抓住了这一部分读者的阅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