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在意真正的“国漫”(6)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从《铁扇公主》算起之后的80年里,“国漫”从启迪手冢治虫、影响宫崎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高度美誉,到逐渐在历史进程中断层、掉队。与之毗邻的日本动漫产业,则逐渐拥有完整的生态和庞大的市场,成为国家支柱型产业。
这两个起点交织的产业线走向完全不同的命运,是从何处走向分岔?1968年《周刊少年Jump》创刊,大概是这个分岔路上一个醒目的标志。
尽管此前已经有《周刊少年SUNDAY》和《周刊少年MAGAZINE》相继创刊,拿下各路漫画名家连载以及绝大部分市场,但《周刊少年JUMP》以颇为激进的新人招募,成功搅动市场,销量迅速攀升。
自1980年起,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作品,《龙珠》、《圣斗士星矢》、《阿拉蕾》、《足球小子》等作品接连从几家漫画周刊杂志中诞生。90年代末,《海贼王》、《棋魂》、《火影忍者》、《死神》等连载漫画不仅在日本享有超高人气,更是以各种形式、渠道影响走进中国。在文具盒、包装袋、书皮等等物品上,你都轻易可以找到路飞乔巴、鸣人佐助、柯南小哀等等角色形象的身影。
周刊杂志上连载的漫画,在几十年间为日本动漫产业持续输送强势IP,直到今天,漫改动画仍然是番剧的主流。根据网友nagatoyuc制作的2020年新番表来看,今年已确定的169部番剧中,有75部来自漫画改编,占比44.3%。对作者而言,漫画作品动画化是一种业界殊荣,而通过已经通过市场检验的漫画,也削弱了制作动画、开发周边、游戏等项目的风险。
基于此,我们或许可以构建出一个日漫产业的理想模型:漫画家将作品投稿入杂志,获得良好的读者反馈,进而不断连载,并开始出版单行本。在这期间,受到投资公司制作人青睐,改编企划顺利通过,开始进入动画化。随着该IP不断收获粉丝,逐渐衍生出相应的周边产品或者游戏改编等二次开发。
套用这个模型,就不难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漫画一直存在缺位,相比于动画在上世纪60年的蓬勃、80年代的繁兴,漫画的高光更为滞后,更加短暂,甚至从未走进国漫产业的主线。
近代中国漫画的流行,大抵与近代报刊发展平行。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利用图画进行斗争宣传,成为近代漫画的主要内容。
1925年,《文学周报》以“子恺漫画”为标题,开始连续刊载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丰子恺的画作。也是那一年起,上海世界书局第一次使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出版图书。进入30年代,画家叶浅予和张乐平陆续在报刊上连载《王先生》和《三毛流浪记》,反映时局下小人物的真实生活。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