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卓新平著“宗教学新论文丛”座谈会召开(8)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上海大学历史系陶飞亚教授谈到,卓新平曾去马克思的故乡德国考察,阅读马克思主义原典,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跟中国宗教存在的现状和现实密切结合起来,他的每个研究都是站在中国大地之上。卓新平教授对景教、明清、当代均有深入钻研。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醒学者客观公正地对待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历史,切忌作出全盘否定的论断,要掌握跨越历史和现实广阔维度的本领,是基督教在华事业的一个出色的推动者。
李向平教授以基督教结合家国空间中的群众基层为论点,从宗教社会学角度探讨《中国基督教》中的中国群众社会问题。基督教在中国的群众凝聚力强于其他宗教,所以基督教来华后的本土化和处境化会转变为群众问题,一种心灵进化的问题。在基督教的社会问题上,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耿卫忠牧师认为,卓新平教授要求中国基督教徒担当起人民的仆人角色,在中国社会中担起仆人义务和责任,为中国贡献爱的力量,少做先知性的批判,多做仆人式的服务,在中国社会彰显中国教会人员的仆人本色。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范丽珠教授从卓新平教授基督教“中国化”观点中的三个方面进行分享。第一,基督教在中国文化上重建,而中国文化本身正在重建之中,那“中国化”的基础在何处。卓老师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学术工作,包括他从所谓上古时代绝地天通的论述和讨论、中国的天人关系之中概括出扎实、可靠的论述。第二,基督教在中国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化。范丽珠教授认为中国基督教提升神学必须要面对一些现实中的基本性、琐碎化的生活问题,广泛推行田野调查,了解中国社会的基本内容,使得中国神学拥有中国解释。第三,基督教与中华民族之关系。《中国基督教》一书提到了基督教的“中国化”要在中国民族共同体中实现。一些早期教会的领袖人物,如丁光训,始终将把个人信仰和实践同中华民族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中国教会的行动要有益于中国建设,而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中国教会的使命。
范丽珠教授想起悼念马相伯先生的一副挽联: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作为一名耶稣会士,马相伯先生视教会和中华为一体,不仅伟大,而且极大推进了中国教会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这一观点在各界形成共识。卓新平教授的《中国基督教》一书,坚持宗教学者应完备以宗教史为根基的智库,积淀历史真实细节,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提取具有价值性的内容,为当前研究提供一种冷静、客观的分析,将历史性转化为现实性,联合历史和现实两种视阈。而且,中国宗教学研究者必须处处要体现出一种现实关怀的意识,站在地化、本土化立场上,把基督教的中国特色问题置于当下境况,做到知晓基督教的内在规律和有机整体性,把握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密切关系,整体系统衔接细致探微,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思索可行方法和必由途径,探索和推动基督教“中国化”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