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之死(3)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第一章
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分析和批判。恩格斯评价了黑格尔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历史作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革命意义,剖析了他哲学中的方法(辩证法)和体系(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深刻矛盾,阐明了黑格尔学派必然走向解体的过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其发展形态是与当时德国的社会-经济条件所分不开的。在当时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有所发展,但封建制度仍占据统治地位,全国四分五裂、小邦割据,经济水平和政治制度远远落后于靠近大西洋的英国和法国。这一状况既使德国的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束缚心怀不满,有革命要求;又使他们与自己的英法同行相比十分地怯懦和软弱。他们不敢和人民群众结成同盟彻底推翻封建贵族的统治,而只愿意在王朝体制下进行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德国古典哲学就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两面性的反映。而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和“最终体系”的黑格尔哲学,就体现了这种既想革命又想妥协的矛盾心态。黑格尔哲学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为后来的一八四八年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在另一方面又在当时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成为为普鲁士专制制度服务的理论工具。
但对恩格斯来说,“正像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黑格尔哲学表面的保守性并不能掩盖它内在的革命性,特别是在德国古典哲学已被各种时髦哲学庸俗化为完全保守的思想体系的19世纪80年代,重新恢复这一哲学的革命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恩格斯剖析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并揭示出这一内核在方法论上给予一切保守哲学的致命冲击。恩格斯举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作为例证。这句话在当时被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利用来为专制制度、警察国家和书报检查制度辩护,在后世也经常被用来为既存制度开脱,甚至在流传中被简化为“存在即合理”。但在黑格尔的思想里,现存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现实的东西,“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只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才是“必然的”,因而也才是“现实的”,进而是“合理的”;
合理的就是合乎理性(规律)的,而凡是合乎理性的事物都终将冲破一切不合理事物的束缚,在现实中展现出来,故“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