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之死(10)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核心结论
1、“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2、黑格尔辩证方法的精神被他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彻底革命的思维方法竟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本原)的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一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哲学家根据回答的不同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5、旧唯物主义的三大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6、对抽象“人”的崇拜和对普遍“爱”的强调是费尔巴哈“新宗教”的核心,他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使他成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者”。
6、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将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并将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完成了哲学史上的重大变革。
总结和思考
时下,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各种唯心主义、折中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思潮又重新泛起,它们或回到康德、休谟和贝克莱等唯心主义前辈那里汲取力量,或依附20世纪以来的各种新哲学流派打扮成诸多“时髦哲学”,或歪曲和篡改自然科学的进步成果作为唯心主义的“最新证明”......总之,它们以各种方式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哲学,怀疑世界的可知性,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用英雄史观代替群众史观,用“文明”史观代替阶级史观,用形而上学取代辩证法。社会上对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等概念的理解已经混沌不清,而对唯物主义的捍卫甚至被一些人视为“思想僵化”的“极左”,“唯物主义者”在一些地方简直成了羞于启齿的贬义词。这种现状下,如何能不想起一百多年前恩格斯为捍卫唯物辩证法、反击各种唯心主义和机会主义、提高党员群众的理论水平而进行的这场伟大的斗争呢?
此外,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也陷入了当年黑格尔哲学的处境——革命方法与保守体系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哲学教育中,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处于“国家哲学”的尊贵地位,因此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被当作必修课程广泛教授,中国的青年们普遍受到过唯物辩证法的初步训练;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整个官方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体系的需要,论证出体系所倾向的结论。而中国现今的哲学教育从业者们也普遍采用了类似当年黑格尔的处理措施:用体系限制方法,在窒息了方法后还要强行用这些方法来给窒息它们的体系做辩护,哪怕充满矛盾。其效果,也恰似当年的黑格尔哲学,“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彻底革命的思维方法竟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但是,有矛盾就会推动事物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