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之死(7)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更何况在实践上,近代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在资产阶级推翻旧宗教的统治后,并没有谁打算用一个新宗教去代替它,这在实践上是完全多余的:“在法国,从1793年到1798年,基督教的确曾经消失到这种程度,连拿破仑去恢复它也不能不遇到抵抗和困难,但是在这一期间,并没有感觉到需要用费尔巴哈意义上的宗教去代替它。”
与糊涂的“新宗教”相连的是,费尔巴哈同样糊涂的伦理学。在这里,费尔巴哈把脱离任何社会关系的、普遍的、抽象的“人”作为他展开道德研究的基础,恩格斯说:“他把人作为出发点;但是,关于这个人生活其中的世界却根本没有讲到,因而这个人始终是宗教哲学中所说的那种抽象的人。这个人不是从娘胎里生出来的,他是从一神教的神羽化而来的,所以他也不是生活在现实的、历史地发生和历史地确定了的世界里面的,虽然他同其他的人来往,但是任何一个其他的人也和他本人一样是抽象的。”从这个抽象的“人”出发,费尔巴哈总结出了若干关于人类道德的“普世价值”:“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生下来就有的,因而应当成为一切道德的基础”,“我们要满足我们的这种欲望,就必须能够正确地估量我们的行为的后果,同样还必须承认他人的相应的欲望的平等权利。因此,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永远是爱!
),这就是费尔巴哈的道德的基本准则,其余的一切都是从这个准则推出来的。”
恩格斯认为,这种抽象、普遍的“道德”实际是非常空洞、贫瘠的,它在人的实际生活中几乎毫无应用价值。而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这种“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了法律的承认,但是这种书面承认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用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大多数人勉强果腹、挣扎在生存线上,根本没有物质条件去实现“追求幸福的欲望”。恩格斯认为,这种抽象的道德论“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正因为如此,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沦为一句彻底的空话;同时,由于这种道德论是超阶级的,它企图从抽象的人出发用超阶级的爱来调和阶级矛盾、抹杀阶级斗争,因而客观上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俘虏,起着非常反动的作用。恩格斯说:“在费尔巴哈那里,爱随时随地都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可以帮助他克服实际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而且这是在一个分成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的社会里。
这样一来,他的哲学中的最后一点革命性也消失了,留下的只是一个老调子:彼此相爱吧!不分性别、不分等级地互相拥抱吧,——大家一团和气地痛饮吧!”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